第二章 龙腾虎跃(第2/2页)

国学大师南怀瑾则称:“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读了《东观汉记》后,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称赞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所以,刘秀没有亮剑之前,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在他们眼中,刘秀只是一头性情温顺的老黄牛,老实、本份、勤恳,还有点没心没肺。

他们根本不会料到,这个表象下面掩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其实,刘秀的老实只是他不喜欢张扬,比如,昆阳大战,他居功至伟,战后论功,刘玄选择性地失明,没有看到他在大战中起的作用,他也不争不议,安然接受。他的本份也表现在对待种田的态度上,虽说他出身皇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沦为平民了,而新莽代汉,生活更是一落千丈,不比从前,所以种田就是他的职业,是他赖以谋生的手段,在没有展翅高飞之前,他只管踏踏实实地干好手头的工作,不好高骛远,不做过多无谓的空想。在勤恳工作的背后,他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史书中记载他在种田的同时,“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在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一天到晚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庄稼汉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也说明他绝非等闲之辈。

至于说他没心没肺……其实,他恨不得把刘玄剁了拿去喂狗,为死去的大哥报仇,但现实告诉他,不能那样,至少现在不能。

不妨借用司马迁评论伍子胥的一句话来评论此时刘秀的处境:“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是啊,能隐忍而就功名,才称得上是伟烈丈夫的行径。

单这一点,刘 就远比不上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