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是真命天子(第2/3页)

刘骜驾崩,没有儿子,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史称汉哀帝。

这位皇帝的荒唐比起刘骜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后宫佳丽兴味索然,却偏爱须眉男儿董贤,和董贤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刘欣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准备了一个墓穴,要的是能与心爱的董郎生同床,死同穴。

据说有一天,刘欣和董郎相拥而眠,刘欣醒而董郎尚在酣睡中,刘欣要起床,董郎却枕着他的衣袖。

怎么办?

看着面目如画的小郎君熟睡在自己的身畔,刘欣怜香惜玉之感顿生。

孤王万不可惊扰董郎的好梦。

刘欣命人拿来剪刀,断袖而起,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大花痴刘欣还曾在一次宴会中对着董贤眉传情、目含笑,乘着酒兴,对着众臣,莺声燕语地说:“我打算继承尧禅让舜的优良传统,把帝位传给董郎,大家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吓坏了所有人。

大家纷纷劝他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说天下是高皇帝刘邦打来的天下,你不能把它就这么轻轻松松地送给别人。

刘欣大为扫兴,拂袖而去。

瞧,就是这样一个昏庸无为的主儿,您还指望在他的手下能干出什么样的成绩?

事实上,刘欣上台不到一年,王莽便辞职不干了。

朝廷不得志,不如归山林。

王莽竹杖芒鞋轻胜马,归去。

他带着妻儿老小,挥一挥衣袖,回封地新都(今河南新野东)隐居去了,比陶渊明还陶渊明。

隐居期间,王莽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安分谨慎,修心养性,安闲度日。

时光像流水一样,从容不迫,波澜不惊,一日复一日,转眼就是三年。

然而,一块石子突然击破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

王莽的次子王获,不知怎么的,把府上的一个奴婢给弄死了。

这个事本来就不算个事。

按照当时的法律,奴隶等同于牛马,奴隶的主人是可以随便处置奴隶的。

然而王莽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奴隶也是人,杀人者必须偿命!

王获只得认罪自杀。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大家都对王莽赞赏有加,称他是正义的化身。

本来嘛,人们就反对朝廷将这样一个栋梁大材闲置不用,三年来,为王莽鸣冤叫屈、大唱赞歌的人层出不穷。

现在,要求他复出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越来越响。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正午时分,日食。

看着挂在天空中的艳阳一点点残缺,大地一点点变暗,刘欣吓傻了。

当天地漆黑一团,刘欣惊恐万分地询问朝臣,为什么会这样呢?尊崇“天人感应”的儒臣回答道,这是上天对您的不满,您不应该让王莽这样的大贤人闲置在野。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刘欣只好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政君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不过没有关系,刘欣本人因纵情声色,生殖系统透支,身子被彻底掏空,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8月15日),驾崩了,时年二十五岁。

和汉成帝刘骜一样,刘欣也没留下子嗣。

太后王政君收回了传国玉玺,下诏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

这时的朝廷已经被董贤之流搞得乌烟瘴气、不成样子。

应群臣举荐,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马之职,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王莽上任,迅速稳定了乱局,拥立刘欣的堂弟、时年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登基,史称汉平帝。

刘衎乳臭未干,人事不更,一切的政务都由王莽代理。

这回,谁也浇灭不了王莽那一腔安邦定国的豪情和壮志了。

站在权力巅峰上的王莽傲视天下,仰天长啸。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