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炮轰(第2/4页)

桂军承诺不进入湖南,保守原有疆界,湖南部队,由南军一师三旅,以及湖南省军第一师组成。其驻地,维持战前状态,谭部以衡阳为根基,控制郴、永两州,长湘直到岳州这一线,则由罗部驻防。其他地区,由双方共同商议解决,山东省军第四师,作为观察部队,负责监督两方停火,并承修湖南水利工程,以岳州为驻地,吴辛田部为第四师收编。

交涉办的很顺利,罗重轩的省掌职位,得到南北两方大佬的认可,自可高枕无忧。谭婆婆再次做回督军,也没了什么不满。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签字的双方,实际谁也不是本组织最高权力者。

西南军务院的大元帅是孙帝象,共合总统总里都没有表态,只有一位陆军元帅签字盖章。

赵冠侯对此有自己的解释“我不是代表国务园或是总统公府,而是以督军团成员之一的身份,连签署这份文件。众所周知,督军团是为了保障各省督军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成立的工会组织。南北交战,生灵涂炭,势必影响督军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计,为苍生计,为督军的合法权益计,我北洋各省督军,都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任何蓄意制造战争者,都为我北洋督军之公敌,天下共讨之!”

几位被允许进入会场的记者,飞速的记录下这番言语,摄影师点燃药粉,记录下两方代表签字的镜头。

等到合约签定,南北双方代表,变的更为亲切,赵冠侯则拉着陆干卿来到一旁问道:

“大哥,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签字没什么问题。军务院那里,孙帝象是大元帅,还有岑三他们在,你签字会不会有麻烦?”

“麻烦?什么麻烦?孙帝象是个什么东西,他有什么资格管我的事!”

陆干卿提到这个名字,立刻露出不忿之色“他刚来的时候,我是支持他的。毕竟当时大家起来反袁,他又策动了海军起义,还拖了两万条步枪来,这都是好事。可是两广,终究是我的地盘,哪能容他一个天天讲三皿主义的在我身边碍眼?每天讲什么三皿,讲什么要选票,不要武人干政,简直是妖言惑众!让他讲下去,早晚搞的人心大坏,大家只要总统不要督军,我们又怎么办?何况他一无资金支持,二无后续武器补充,说来说去,就只有一张嘴,我怎么会怕他一个空心大老倌。其手下的力量,就是海军那十条破船,外加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民兵。有老弟你卖给我的鲁造快枪,我才不怕他。军务院里,大家都不喜欢他,这个大元帅他当不长了。”

西南军务院里,如岑春宣这样旧派官僚出身的元帅,与孙博士这样的新派人物,实际合作不到一起,彼此矛盾很大。加上孙帝象空有人望,没有钱粮部队,在军务院里的实际权柄并不高。

西南各省督军,对于北伐缺乏动力,对比体量,也觉得以南伐北,胜算渺茫。现在是北方督军内部斗争,直系不希望皖系借道,又不希望皖系完成一统扩大影响。皖系则希望通过战争,消耗直系的实力,两下彼此拆台,所以前线打成平手。如果真把北军打的动了真火,西南五省又怎么招架的住?

于西南军务院内部,督军们的认识都为见好就收,稳固现有地盘,积极发展实力,千万不要去招惹北军。万一真引的北军南下,大家连手头地盘都保不住。

从经济及军事角度看,南军都不具备战胜北军的可能,单一个张宗尧都可以跟南军打个有来有往。现在鲁军兵至湖南,这个时候还要继续开战,不是自己找死?与北方和为上,战为下,有一线机会,绝不放弃和平希望。只要北洋无意吞并自己的地盘,那就维持目前南北对峙的局面,也很不错。

岑春宣与赵冠侯有素日过节,看赵冠侯自然不怎么顺眼。但他的问题与孙帝象一样,手下能掌握的部队太少。陆干卿算是他的老部下,要卖老长官面子。黎天才是岑春宣卫队长出身,也愿意服从老长官指挥。可这种老交情,也只能维持个表面体面,真要是卖命那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