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桑蚕女校事件(第3/4页)

段系现在是整个共合,纸面力量最强的一支人马,背有大树好乘凉,赵冠侯的问责他并不怎么怕。再者,考虑到彼此的关系,他也不认为这种问责会是真实意愿。于是他选择了坚辞否认此事,以共合调查团的调查结果为最终结论,认定此事子虚乌有。

可问题是,桑蚕女子学校的师生,在灾难发生后,少数人自杀或是改名换姓,继续生活,大多数人选择了去要说法。苏寒芝又给了她们很大一笔经费,保证这些女人住在外面也有旅费。当从报纸上看到赵冠侯问责电文后,这些女子,立刻赶来济南,跪在大帅府门外,扯起了巨额条幅血书。

山东的记者,把这些照片拍下来,当做头版头条来发。在京的鲁籍议员,也被赵冠侯发动起来向安徽问责。孟思远担任交通总长后,心思主要在修铁路上,对此并没太多关注。可是陈、戴、邹三个女人,对这种事不可能不关注。她们本来就对此案的处理方式深为不满,这时更不会放过机会。

山东社会风俗调查科的人,从某位调查团成员那里,搞到了一份第一手材料,证明了这件事确实存在。一名乱军,甚至保留了受害人的贴身衣物,准备用来要挟,保持长期关系的。对方也是因此不堪其辱,一死了之。

小衣,口供,这些第一手资料到手,赵冠侯立刻授意报馆刊发。共合舆论哗然。

本来南北战争的消息是头版,可是因为北军进展不利,新闻审查官并不支持报社关注战争。报纸是要找卖点,才能卖钱的。既然不能报道战争,就只好报道暴力或是逃色。这起共合军队丑闻,正是属于那种有卖点的新闻系列,顿时引起了记者绝大兴趣。

不光是山东的报纸,就连京城的报社也开始跟进。此时共合虽无民住,自由却很泛滥。新闻审查官的眼睛都快瞪成了铃铛,也挡不住记者们如火热情。今天一个号外,明天一个特刊。记者身兼原告、检查官、法官三职,在报纸上做出最终裁决,倪继冲已经成了十恶不赦的代言人。

这个时候,就由不得倪继冲不认怂。从坚辞绝无此事,改为自己并不知情,将来一定会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同时给赵冠侯发了密电,希望其别忘了督军团的口号,北洋各督,应该守望相助,不能自起残杀。

段芝泉也知道事情闹大,自京城向山东发电,重点介绍湖南战局以及安武军的表现。最后希望,赵冠帅以大局为重,南北一统大业为重。也承诺,战争结束后自然会对桑蚕女子学校事件做出准备。

于报纸上,段芝泉终于发声,表示此事一定要仔细调查,既不能放走坏人也不能冤枉好人,将再组建一个调查团,详细调查此事来龙去脉,避免有南方军正府的破坏分子借机生事,动摇前线战士士气。最后,又在声明中大谈军人辛苦,大批士兵从当兵到死,都没机会结婚,不识女人之香,却为共合流尽鲜血,最后更是大声疾呼,共合欠他们一个妻子。

与此同时,共合文人也开始发力,于报纸上大谈军人守护共合,维持南北一统之不易,复又提及桑蚕女校师生行为亦有不检之处。比如,为什么她们穿裙子?如果全都穿上男装,剪去长发,是不是就不会激起士兵的侵犯念头?再有,她们是不是太物质,为什么不能选择军人为配偶?更有人提到,师生中有人素日行为放肆,与男人颇有亲密往来,并非良家妇女……

赵冠侯看到报纸,只冷哼一声,对毓卿道:“又到我们动用白斯文的时候了。把他放出去,准备结束这一切”随即,公开向安徽复电: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咎

电文发出,共合皆知,未几,武穴发表停战电文的冯焕章率先列名附属,通电响应赵冠侯。随即,江苏李秀山通电支持,直隶曹仲昆通电支持,奉天张雨亭通电支持。两广巡阅陆干卿,携广东督军谭光明,广西督军陈丙炎通电支持,并表示对于这种恶劣行为理应严惩不贷。接下来又有湖南督军谭延凯、云南唐荣昌、四川刘存厚、周刚、罗佩全等师长并一干南军师长、总司令等等通电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