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徐又铮的奇幻之旅(上)(第3/4页)

“我看这样也挺好,正因为南北纷争,我们山东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如果他们真的和平了,说不定还会对咱们下手呢。你看,府院相争的好处,就是连秘书,都一来来两个。”

徐又铮的专列没到山东时,京里已经先发出列车,大总统新任的秘书丁世则带了黎的亲笔信来见赵冠侯。先声明,那份拒绝承认张员辞职的电报,并非大总统本意,就连大印,都是被强迫着盖的。后又邀请赵冠侯进京,担任陆军总长一职。

黎黄坡不掌兵权,急需要强有力的地方军头支持,对于赵冠侯的条件,也就远比段芝泉优厚。不但为徐州事件背书,更愿意让赵冠侯以总长身份,兼领山东督军一职。

当然,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如果要做总长,就必须长驻京城。即使有电报和火车,也不可能既掌握地方部队,又管理全国戎政。这个态度,无非是黎大总统的一种表态,黎与赵,共天下。

两位秘书在济南碰面,彼此都有些尴尬,好在两位秘书都是斯文人,鲁军的警卫不是斯文人,所以两下绝对打不起来。但是言语上从冷嘲热讽到互相问候对方女性家属,都是再所难免之事。徐又铮于赵冠侯面前,少不了又是一番鼓动,大谈国家利益与北洋利益,又拿出了自己的规划蓝图。

“小徐的心很大,目标看的也很远,他的眼睛,始终看在全国地图上,而不是一城一地。按他所说,将来要收复外柔然,借着这次泰西战争,列强疲敝的机会,把铁勒人夺取的土地,再收回来。从西北出兵,在草原上,收复各路柔然王公,让广袤的国土,重归共合怀抱。话语里,倒也没少揄扬你十格格,知道你和超勇王,在草原上颇有声望。说到时候还要接重你的名头,让王公们归附。到时候山河重整,天下一统。共合有了广袤的草原,能骑善射的牧民,可以编练数以十万计的铁骑。以草原为立足点,继续北拓,下一步,他就打算对铁勒进兵。我怀疑,他在京里的时候,也跟二哥这么聊过。二哥最喜欢的,就是构建这种雄伟蓝图。”

“怎么,你不喜欢?”

“做梦,谁都喜欢,不过我是督军,不能光做梦。收复草原,谁出兵?谁出钱?谁出军火?出兵能得什么好处?出钱能有多少回报?这些不谈,跟我谈民族大义,那就趁早哪来回哪去。他如果对外柔然动兵,肯定以骑兵为主,打的就是我骑兵师的主意。说什么军队不能再搞兵为将有,还不是惦记削我的兵权。我又不傻,能把骑兵师借他?到时候借着好借,还着难还。他讲他的千秋家国梦,我过我的好日子。守着我的格格和我的儿子闺女,才是个正办。”

徐又铮来一次山东,带回去一个蒋雁北,外加近三万名青壮军人,于皖系看来,算是个极大的胜利。至少证明,赵冠侯对于钟央权威并非无所顾虑,鲁军与钟央只会讨价还价,但不敢完全无视。

有了部队,当然是好事,但是怎么带回去,却出了大问题。徐又铮的专列,怎么也拉不开几万人,待向山东路局要车,却得到一个冷冰冰的回应:没有。

山东铁路的权力,还在华比银行抵押着,名义上算是华比银行产业。华比派出的监督员,权力比共合路局还大,可是华比银行董事长,都是赵冠侯的洋太太。这要车,不该是很容易的事?

徐又铮自恃身份,不愿意和一个办事员争执,转而想要拨电话,让赵冠侯派人解决。蒋雁北却摇头道:“打电话也没用,不是路局故意推搪,是真没车。山东的铁路确实搞的不错,可是运力大,缺口也大。车根本不够用的,现在整车整车的拉人,哪有车拉兵啊。不行的话,就组织一次拉练,部队徒步行军到京城,也算是训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