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奏对(第2/4页)

当日慈喜身边有韩荣保驾护持,自己凭什么不能也有这么一位有事负其劳的大臣?甚至于那些内帑,此时都已经不重要了。之前两下的矛盾,主要是一个钱字,再有,就是小恭王以及大姐夫承泽等人的煽动。现在人在对面,她的心境竟是一变。

这样一个人,比银子更值得自己关注。左右有权在手,还怕弄不来银子?反倒是现在,自己连一个督抚疆臣都掌握不住,才真的是无从筹款。若真弄反了他,那不就是一场大祸?

咳嗽两声,隆玉开口道:

“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巡抚,这是朝廷的恩典,亦是国朝从未有先例的事,你要感恩,也要报恩。我和瑾太妃,都还记着你宣化救驾,关外建功的功劳,这次山东杀乱贼的事,做的也很好,这些功劳,我都记着。你看,朝廷还封了你一个世袭二等男,这叫与国同休的勋贵,只要有大金国一天,就有你家的俸禄爵位,这江山,等于也有了你的一份。你办差事用心,就是给你自己家效力,这个关系,能明白么?”

“臣明白,臣自当尽心效力,为太后及陛下尽忠。”

“尽忠就好,尽忠就好。”隆玉说到这,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另一边的瑾妃,她的口笨舌拙,词不能及意,只好乞援于瑾妃。

瑾妃忙接过话来“赵冠侯,还记得在榆林堡的时候,老佛爷赐婚,我和荣寿大长公主,帮着你的新娘子拾掇。咱大金国立国以来,能享受到这份光彩的女人,怕是你家那两个是头份了,前既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而你备办酒席,接待两宫的功劳,我也都记得。当时要不是有你的豆粥点心,怕是也就没了后来的和议。你年纪轻,行事毛躁,很多地方做的欠考虑,被人参劾,也该自己检点一下。比如那个玉山,你是他的上宪,他有什么不对,你直接写本参他就好,难道送到京里,太后还会驳你的本么?以抚劾藩,本就是你的正办,朝廷自有王法办他。自己动武,这成什么体统?又自作主张的跑到松江去,这论罪是可以杀头的,今后可不许再这么胡来。”

“臣遵旨。”

“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好,眼下各地督抚里,就数你年纪轻,又有庆叔的关系,是自己人。当初老佛爷快宾天的时候,两次托孤,你都在场,你的身份,与普通的疆臣可是不同的。将来立宪之后,你做个总办大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虽然咱们大金异姓不王,可是一等侯爵,也不比王差到哪去。好好的做,朝廷不会亏待你。”

隆玉这时,却又嫌瑾妃话多,抢了自己风头。将来虎将归附,到底是为她效劳还是为自己分忧?连忙道:

“赵冠侯,太妃说的,就是我的意思,明白了么?别害怕,以后有人欺负你,你就到我这里告状,我给你做主,不许由着自己的性子胡闹。这回的事,就都过去了,咱们都把它忘了就好。我今天叫你来,是问你这会操奏折的事,庆叔说,是你写的。”

“正是。”

“奏折写的不错,别看没念过书,可是文字写的很好,我都能看的明白。这会操是个好主意,但是有一节你也要想到,它得要银子啊……松江那事不说,道胜也倒闭了,朝廷银根紧张,数镇大兵会操,这得要多少钱。”

赵冠侯立即回奏“太后,臣以为,这部分钱是不能省的。兵事关乎社稷安稳,在这上面省银子,就等于给反贼留空子。不管怎么说,秋操总比兵费省钱。至于具体银两筹措,泽公管度支部,想必有办法。按臣看来,银子不但不该省,还该好好的花一花,既让洋人看看我们的兵威,免得生出轻贱之心,也是太后与太妃两位的威风体面。”

“威风体面?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之前我新军阅兵时,亲贵观操之外,老佛爷也常去观操,三军将弁得知慈圣观操,人人都卯足了力气,拿出周身的解数,士气也很足。臣想,如今虽然老佛爷宾天,但是规矩不可废,太后与太妃仍应观操,激励士卒。太后威仪关乎国家体面,必须要准备仪仗器物,银子是不能节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