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呼罗珊国(第2/4页)

李林甫道:“大兄休要臊我,我哪有大志向?”

“英雄不问出身,更何况哥奴乃皇室贵胄,起点本就高过他人。

休小看了这判佐的差事,要知道当年狄公明经科登第,也不过是做了一个汴州判佐,比之哥奴的起点还要低一些。可最后呢?狄公名满天下,更位极人臣,乃朝廷栋梁。

哥奴你为人聪慧,依我看,将来一定能有大成就。”

李林甫眼睛不禁一亮,看杨守文的目光,顿时多了些感激之色。

别看李林甫是宗室子弟,可实际上,落魄的很!

如果不是他舅父喜爱他,根本没有人会管他的前程。

也正是这样子,过去三年里李林甫很不得意,一直到去年底,情况才算是有了好转。

青园,如今被许多人在暗地里称之为‘东宫外围’。

表面上看,青园是被一群纨绔子弟经营起来的游乐场所。但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最多也就是一个销金窟,绝达不到而今的这种地位。青园有两个自大的特点,一个是贵,另一个就是好。

消费贵,若无丰厚身家,休想来此消费。

物有所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乃至于每一个游戏,都会做到最好。

日进斗金,怕是无法形容青园的收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势力支持,纨绔子弟如何能够撑得起来?

加之经营青园的人,大都和东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也让不少人认为,这青园其实就是东宫对外的一个窗口。

李林甫之前,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直到去年底,他才被李重润点名,被召入了青园的圈子之中。别看他只是个判佐,可事实上在洛州府衙里,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乃至于他的上官,有时候也要讨好他,希望从他口中,获得一些内幕消息。

李林甫一开始还不明白,自己如何就成了青园一份子?

后来是韦鐬私下里告诉他,李重润之所以点他的名,是李裹儿的推荐。

而李裹儿之所以推荐,也是因为当初李林甫是杨守文的小兄弟,故而给予了照顾。

这也是李林甫为什么称呼杨守文‘大哥’的原因。

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而今能够混入青园,是怎样的缘由。

不入青园,不知青园背后势力的强大。

许多在外人看来,根本是无法解决的事情,可是到了青园,却能够迎刃而解……

没办法,谁让这青园背靠东宫,其成员更是一群勋贵子弟!

而今,他听了杨守文的话,心里不由得一动。

有一朵小火苗,开始在他心底出现。

狄公可以凭判佐而出将入相,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我李林甫为何就不能在判佐的位子上,做一番事业出来?我虽不似如狄公那般,明经出身,可我却是宗室子弟!

在唐代,明经科是科举的一科,但却远不如进士科。

其主考的内容,大体上就是先贴文,而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所为贴文,又叫做贴经,主要是靠对经文的记忆程度,类似于默写和填空题。

这样的考试内容,对于进士科的考生而言,当然是不足一提。也正因为这样,明经科出身的官员,大体上地位都不算太高。狄仁杰明经科出身,却能够出将入相。而李林甫,乃宗室子弟,不管是在出身还是人脉上,可都不是狄仁杰当初能比拟。

他做得出将入相,我也可以做到!

想到这里,李林甫声音有些颤抖道:“杨大哥今日教诲,哥奴定不敢忘怀。”

说起来,以能力来说,李林甫不差。

他或许比不得盛唐前期的那些名相,但是在中后期,绝对可称之为翘楚。

看看在他之前,都是那些人做宰相吧!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不管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声名显赫。而李林甫为宰相时,同样政绩斐然。至少,他活着的时候,安猪安禄山在他面前战战兢兢,不敢存半点小心思……可李林甫死后不久,安猪造反,旋即引发安史之乱,令大唐盛世戛然而止,并由此开始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