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长洲(第2/4页)

裴旻的父亲,是裴氏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子弟。

早年间,他因为在家中犯了过错,被发配到了高凉,成为高凉司马。只是当时,广东人对中原人还是有些排斥。裴旻头上的‘裴家子弟’光环,根本没有用处。

不过,他却得到了冼家娘子的青睐,也就是后来裴旻的生母。

裴旻的父亲与冼娘子成亲后,借冼家在广州的声望,倒也做的是风生水起,后来还有了裴旻。可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高凉蔓延开来。

裴旻的父母,以及很多冼家子弟在这场疫病中丧生,冼家也随之元气大伤。

于是,裴旻就随舅父前往广州,并且在广州生活了差不多十年。武则天登基之后,裴旻的舅父感觉身体不是很好,再加上当时岭南的局势有些动荡,于是就带着裴旻从广州千里迢迢返回河东。不管怎样,裴旻是裴氏子弟。在回到河东之后,也得到了裴家的关照。可是在内心里,裴旻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广州人。

“怪不得我听你口音不太纯正,原来你从小是在岭南长大。”

杨思勖忍不住感叹一声,话锋随即一转,沉声问道:“那小裴你可知道长洲泰伯祠?”

“我当然知道。”

裴旻笑了,“其实,阿郎来长洲是正确的。

吴县其实没有泰伯祠,因为这长洲原本就是吴县治下,当时的泰伯祠就建在长洲苑的边上。阿郎往那边看,咱们绕过前面的河湾,就应该能看到长洲县所在。

长洲泰伯祠,就建在长洲县外,长洲苑之畔。那里有一座土山,名叫阊门岭,可眺望武丘。泰伯祠就在阊门岭脚下,咱们若走快一些,天黑前差不多就能抵达。”

裴旻口中的‘武丘’,也就是后世人熟知的虎丘山。

不过由于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故而为了避讳,改成了武丘山。

杨守文倒是不清楚那吴县只有一座泰伯祠,听到了裴旻所说,也不禁感到幸运。

“如此,咱们就快马加鞭吧。”

说完,杨守文催马就走。

杨思勖和裴旻两人则紧跟在他身后,那头健骡虽然背负着重重的包裹,但速度依旧惊人。

……

差不多在天黑之前,杨守文一行三人抵达长洲县城外。

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刻进城,而是在长洲县外的一个村舍里住下。这里是江南东道,规矩不似洛阳那么大。县城里入夜之后,就会关闭城门实行夜禁,但是在县城外的村舍里,虽然入夜之后也会关闭坊门,但却不像县城里那样的严格。

三人在村舍里一座简陋的客栈住下,杨守文就让裴旻去打听情况。

没办法,他和杨思勖都不会说那吴侬软语,虽然这一路上,杨守文专门找人学了一些,可那吴侬软语自成一个体系,与现今所流行的中原官话,完全不一样。

就算是杨守文再聪明,也不可能把苏州话学会。

在他看来,这时代的苏州话,就犹如后世的外语一样,根本听不太明白。

倒是裴旻能说一口流利的苏州话,这还是因为他少年时在广州,跟随舅父接触过不少来自江南的商人。虽然也带着一些口音,可是和本地人交流却不成问题。

这也是杨守文为什么要带裴旻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办法,掌握一门语言,总是会有一些优势。

“阿郎,我已经打听清楚了,那泰伯祠如今有些荒凉,在平日里也没什么香火,早已经破败。如今,泰伯祠里只有一个庙祝,又聋又哑,是土生土长的长洲人。”

是夜,杨守文和杨思勖吃罢了晚饭,回到房间。

裴旻也打听清楚了状况,来向杨守文禀报。

杨思勖给杨守文满上一碗当地特产的浆果果汁,便坐在房门口,一边聆听,一边监视外面的动静。

而杨守文则站在窗口,警惕的观察着外面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