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文臣武将(第2/3页)

众将官眼见他这本来是文官的三衙都点检,第一天上朝便跟他们在一起,显然是对武将的认同,心里都格外的激动与感激。

终于要上朝了,众将官都恭请杜文浩先走。杜文浩当仁不让,背着手,一步三摇出了便殿,侧脸一望,只见左侧便殿摇头晃脑出来的,当先的就是自己的岳丈王珪,后面的,是蔡确等六位宰执。包括王珪一共八位宰执,唯独只有自己一人在武将系列这边。

杜文浩忙对王珪拱了拱手,王珪也微微一笑,拱手还礼,跟在后面的几个宰执也都面露微笑,朝杜文浩点头示意。

穿过宽阔的殿前广场,缓步登上宽阔的阶梯,来到紫寰殿前,依次拱手进入大殿,分文武东西两厢拱手而立。

杜文浩径直站在西侧武将之首,手持象牙笏,值殿的太监见他刚才就领头武将们进来,想必下面的太监已经告诉过他站错了,但他没有更改,或许有别的用意,哪敢上去再加解释,都装着看不见,任由他站在武将之首。

大殿之上,左侧是一张小号龙椅,正中后面是以一道珍珠绣帘,帘后摆着一张宽大的软榻,旁边是两尊昂首而立的铜制仙鹤,鹤嘴之上冒着袅袅青烟,香气宜人。

满朝文武都到齐之后,又等了片刻,从后殿出来一个半大的孩子,一步三摇,来到殿前,在左侧斜摆着的一张龙椅上端坐。正是宋哲宗。

与此同时,从后殿款步出来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正是太皇太后高滔滔。

杜文浩明显感到,高滔滔望向自己的目光含着欣喜。便报之一笑。果然,高滔滔脸上笑意更浓了,随后把目光调开了,朝旁边的焦公公微微点头。

焦公公便走到殿前,尖着嗓门道:“有事者奏……!”

“臣有事启奏!”文臣队列中,一人迈步出列,正是御史中丞李常,“前日太皇太后懿旨,免军人刺字,宣扬军功,特别是不顾国库空虚,竟然出巨资买断厢军军龄,此旨意颁布之后,臣民一片哗然!议论纷纷,都说不能如此,恳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

高滔滔冷笑道:“军人为国捐躯,沙场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竟然不能表彰,岂不是让人笑掉了牙?”

李常胸脯一挺,朗声道:“太皇太后,表彰亦无不可,只是不宜如此劳师动众大肆宣扬。否则有违重文轻武祖训!特别是免除将士刺字,更是万万不可,自太祖皇帝以来,百年历史,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不可轻易废除啊。”

高滔滔道:“这件事哀家已经经过慎重考虑,哀家以为,将士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有功于国家,不该受到这等屈辱!”

“可是……”

“这件事不用说了,哀家心意已决,且已经下旨了,无需更改!”

“太皇太后!”李常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厉声道:“若是这样,武将专横,祸国殃民的日子就不远了!若太皇太后不收回成命,微臣……,微臣不忍见我朝百年大厦顷刻倾覆,只有告老还乡,还请太皇太后恩准!”

“李大人!”杜文浩悍然出列,冷声道,“你竟然用隐退来逼迫太皇太后,你这是要挟!你还把太皇太后放在眼里吗?”

李常持笏躬身道:“不敢,臣受英宗帝、仁宗帝和先帝厚恩,三朝老臣,维护江山社稷乃臣份内之事,断不敢苟且偷安,今太皇太后懿旨不妥,有违祖训,臣不能却不坦言,若是如此,我大宋亡国只在顷刻!微臣不能力挽狂澜,只有隐退,否则,将来一命呜呼,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说得好!”他身后站出一位,却正是老态龙钟的司马光,瞧了一眼杜文浩,手持象牙笏,躬身道,“太皇太后,微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太祖皇帝正是眼见五代十国武将专横篡权,才定下这祖训,也正是以此,才保全我大宋百年基业巍然屹立,太皇太后不可轻易废除,这不仅仅是遵循祖训的事情,更是确保江山社稷稳若磐石的事,断不可轻言废止啊,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以保我朝万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