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一直努力使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对专业人员有用。对于一般读者,我们没有使用脚注,叙述中也未提及主要原始资料出处。在此,我们详细列出本书具体参考资料的出处。但是,由于我们的画布跨越了不同时代、文化、大陆和职业,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欢迎评论和纠正。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一些重要缩略语:AMNH: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FA:波士顿美术馆;FSGA:弗利尔和赛克勒博物馆档案馆;HAMA:哈佛艺术博物馆档案馆;HLHU: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HUA:哈佛大学档案馆;LOC:国会图书馆;MMA:大都会艺术博物馆;NAMA: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之前的威廉·罗克希尔·纳尔逊艺术博物馆);SAAA:史密森尼学会美国艺术档案馆。有关报纸的缩略语如下——IHT:《国际先驱论坛报》;NYT:《纽约时报》;WSJ:《华尔街日报》;WP:《华盛顿邮报》。

第一章 游戏规则

中国及其不断增长的收藏阶层:引自《苏富比签署协议》,2012年9月21日《纽约时报》。Press release quoted in“Sotheby’s Signs Deal”,NYT September,21,2012.

那场运动早有先兆:参见《拍卖行在伤口上撒盐》,2000年5月6日《纽约时报》;《中国回购其历史》,2000年5月11日《考古杂志》在线;《佳士得藐视中国,继续拍卖珍宝》,2000年5月1日路透社。Details in Souren Melikian,“Austion Houses Add Insult to Injury,”NYT,May,2000.See also Spencer Harrington,“China Buys Back Its Past,”Archaeology online,May 11,2000;as well as numerous news reports,such as Dominc Lau,“Christie’s Defies China,Auctions Treasures,”Reuters,May 1,2000.

据美国盖蒂基金会会长詹姆斯·库诺(James Cuno)估计:源于库诺《谁拥有文物?博物馆以及我们为古代遗产而战》。In Cuno,Who Owns Antiquity?Museums and the Battle Over Our Ancient Heritag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93 et seq.

看到目前发生的一切,真让人震惊:引自《中国盗墓者糟蹋数千年历史》,2012年1月2日英国《卫报》。Tania Branigan,“China’s Tomb Raiders Laying Waste to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The Guardian(London),January 2,2012.

2003年5月,《华盛顿邮报》派遣约翰·波姆弗雷特(John Pomfret)前往香港报道那次流拍活动:《中国发现被盗佛像》,2003年5月28日《华盛顿邮报》。John Pomfret,“China Uncovers Looted Buddha,”WP,May 28,2003.

20世纪,许多中国最好的艺术作品:参见迈克尔·沙利文《现代中国艺术:柯恩与沙利文收藏》。Michael Sullivan,Modern Chinese Art:The Khoan and Sullivan Collection(Oxford:Ashmolean Museum,2001,rev,ed.2010),5.

任何有思想的收藏家:参见《我们博物馆中的中国和日本》。Benjamin Marh,China and Japan in Our Museum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9),4.

詹姆斯·库诺对那些辩论进行了加工:库诺编辑的《谁的文化》一书。In Cuno,ed.,Whose Culture?(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

实际上,老额尔金的声名狼藉:对于额尔金的怀疑,参见《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塑造现代中国》、《蛮夷与满清官吏:西方探访中国1300年》。see Julia Lovell,The Opium War:Drugs,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London:Macmillan/Picador,2011),259~262.See also Nigel Cameron,Barbarians and Mandarins:Thirteen Centuries of Western Travelers in China(New York:Walker/Weatherhilll,1970),345~360.

无论英国还是法国:参见何伟亚《英国课程: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育》。In James Hevia,English Lessons: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19th Century China(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2003),49~63.

抢劫开始后的第一个下午:引自《艺术掠夺者》。Wilhelm Treue,Art Plunder(London:Methuen&Co.,1960),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