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改变,从何开始?(第4/9页)

可是秦国的天运来了,晋国居然被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一分为三之后,秦国最大的威胁自此不复存在,这不是上天赐给秦国的最佳良机吗?

东进是秦国长久以来的心愿,此时晋国已被三分,楚国元气未复,越国鞭长莫及,齐国也被权臣田氏所乱,天下再无人能阻挡秦国。如果你是秦国的国君,面对这样历史的良机,请问你会怎么办?

我想大部分的朋友都应该会回答:东进!立刻东进!不管是联合他国还是秦国自己来,绝不能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事实上,厉共公时代也频繁地对外用兵,可惜的是秦国终究没有完成东进中原的心愿。为什么呢?因为后来的秦国自己也爆发了长达七世的内乱。

厉共公卒,子躁公立。

躁公卒,立其弟怀公。

厉共公的儿子是躁公,但躁公死后继承君位的却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怀公。从前面的秦史来看,秦人是以立子为常态,为什么此时却立弟而不立子呢?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作为历史学者也不能瞎掰。但从日后秦孝公所说的“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来看,里面举例的简公、出子都是被权臣废立,恐怕躁公这次的立弟和后来一样另有内情。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早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

(简公)卒,子惠公立。

惠公卒,出子立。

怀公即位才四年,就被庶长晁联合大臣们逼迫围困,庶长是秦国掌握军政大权的大臣,怀公因此而自杀,大臣们又立怀公的孙子灵公为君。等灵公死后,大臣们又赶走灵公的太子,改立灵公的叔父简公为君。简公之后传给惠公,惠公死后,大臣们立他一岁的儿子出子为君(有的记载写作秦少主或秦小主)。结果在两年之后,出子就被杀了。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这一年,灵公的太子献公从外面回来了。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本来派去抓献公的军队居然哗变跟随他,于是大臣们决定迎回献公。至于出子和他的母亲,就被大臣们杀了,然后丢到深潭之中。

从厉共公到出子,秦国一共七位国君,都在大臣们的操纵和玩弄之中。各位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前面会说,权臣废立君王在秦国是老戏码,屡见不鲜。

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国家内乱不绝,就必然会招来外患。于是继承晋国精华部分的强邻魏国,又把黄河以西的地区给夺了回去(但有的学者认为这发生在简公时期)。三家分晋,原本是历史赐给秦国的大好良机,结果秦国自己内乱,让魏国有时间重新强大起来,白白错失了这个机会。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有一天当你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出现在你的眼前,似乎伸手就可触及,但你就是得不到它。为什么呢?因为你没准备好,你的条件不够。

想要把握住机会,就必须在平时蓄积自己的实力,把一个个条件都准备好。这样等上天赐予的机会来临时,才能紧紧地抓住。机会,永远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献公元年,止从死。

秦献公在外流浪多年,而他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废止以人殉葬的制度,再也不要让人殉葬了。为什么献公会做出这个决定呢?我想这应该和穆公有关吧!秦穆公临死前,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秦国十几世的衰微和内乱,如今献公终于决定,要改正这个天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