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班师(第2/4页)

北纬教他这些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也许这个时代的探马斥侯都各自有一套生存本领,但大都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零散经验,能够成系统归纳出来的很少。只要吴三桂将今天学到的东西,哪怕只有其中一部分传授给他手下的探子,再结合这份精准地图,辽东镇的斥侯能力绝对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台阶去。

斥侯探马为一军之眼,眼睛锐利了,无论战前制定计划还是战时随机应变,反应都要比别人快上一步,很多时候,这一步之差,便是决定胜负生死的关键!

最后,在临走的时候,吴三桂郑重万分向北纬行了一个大礼,口称“师傅”,而将那个“北”字去掉了,这其间含义自是大不相同。北纬知道他的意思,但也没推辞,站在那里生受了这一礼。

——他当得起。而且,能够让未来声名赫赫的平西王拜自己为师,行大礼参拜,如此荣耀,纵使以北纬的恬淡性子,日后回想起来,也忍不住要沾沾自喜一番。

辽东军走后不久,琼海军也开始分批撤离。因为海边尚有部分流民未来得及安排,甚至每天都还有新的流民拖家带口在赶过来,琼海军需要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才能走。

朝廷派遣的亲民官还没上任,不过山东行营方面,巡按谢三宝倒是愿意把这摊子事情接过去——从前他不愿接手是因为一接手就意味着要提供那些灾民粮食,他腾挪不开。但随着大批部队先后拔营离去,行营方面已经可以调拨出余粮了。谢三宝身上还是有点文人风骨的,觉得不该把大明的子民任由短毛骗走。从前没办法那叫无可奈何,现在既然有能力管了,就站出来想要阻止短毛再搞移民走。

琼海军不想跟他闹翻,而且算算这一趟大移民连同郑家的份额在内,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已经从山东拉了十几万人走,这么多人分布到海南,台湾二岛上。海南还好一些,台湾那里的治下人口几乎翻了一倍,无论郑家还是琼海军短期内其实也没能力再消化更多移民了。

于是他们同意了谢巡按的要求,将流民营也一并移交给大明军管理。不过当初开辟山东基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源源不断吸收大陆移民。如今虽然短期内吸纳能力饱和了,以后可还是要继续的,所以庞雨等人在谈判的时候特别说明:这些流民是否去南方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如果有自愿去的,大明也不得留难。

双方达成协议,琼海军在登州这里留下了一个工作组,一方面监督明军能够按协议上所规定的标准供养流民,另一方面就是指引那些想跟着短毛走的流民前往威海——他们将在那里兴建新的流民营地。

一般情况下这种带有监督性质的工作组肯定不大受待见,但短毛留下的这个却是例外——工作组成员都是经过石亦生大夫培训的卫生员,以医疗队的名义留下来,明军上下全都欢迎无比。因为医疗队可不仅仅只是为流民服务,明军中的伤病患者也非常需要的。故此谢三宝非但没有为难这些留守人员,反而将原先琼海军医护部门所占据的那片疗养区域正式划拨给留守小组使用,并在物资,药品,以及补给品的供应上一律从优。

而琼海军内部在撤回以前也作了一番调整,解席从全军中抽调优秀士兵,组成一个精锐步兵营驻防威海,用于保障基地建设的安全。对于一下子要抽调六百多人庞雨是有点疑惑的,他觉得留一个连下来,两百余人的兵力就应该足够了。剩下名额可以用新兵扩大规模,没必要一下子就把整个营的编制都撑满。

但解席这时候却说出了他的理由——首先按照唐健制定的军事条例:琼海军若招收正规军士兵,只能从住在海南,台湾或是吕宋三地,总之就是整个家庭都在他们管辖之下的民众里招收,因此他们不可能在山东直接招兵,即使留下了空额也要从南方运送新兵过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