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第4/13页)

考试的最后一关是一个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您认为越南在停战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突如其来的发问使我讲了实话。我说我已经把我的看法写在最近出版的书信集里了,也就是双方会进行大规模的血洗。“恐怕首先动手的正是您的朋友阮文绍。”似乎我把他得罪了,他跳了起来:“我的朋友?”“唉,总而言之是阮文绍。”“为什么?”“因为在越共开始屠杀以前,他将在监狱和感化院里先进行大屠杀。停战后不会有很多中立分子和越共参加临时政府的……”他皱了皱眉头,茫然不知所措,最后说道:“您也相信会有血洗……但是有国际监督!”“基辛格博士,在达卡也有印度人,他们却没能阻止伊斯兰堡的军队大肆屠杀孟加拉人。”“是的,是的,如果……如果我们把停战推迟一年到两年呢?”“什么,基辛格博士?”“要是我们把停战推迟一年到两年呢?”他重复了一遍。我真是无话可说,真想痛哭一场,但是我睁大了眼睛瞪着他说:“基辛格博士,不要叫我痛苦地认为是我使您产生了错误的想法。基辛格博士,相互残杀是免不了的,不管是今天还是一两年后。而如果把战争再延续一至两年,除了被屠杀的人以外,还要加上死于轰炸和战斗中的人。我说明白了吗?10加20等于30,是死10个人好呢,还是死30个人好?”为了这件事我有两夜没有入睡,当我们再次见面时我直率地向他说了。他安慰我,叫我不要为此事感到不安,因为我的计算是精确的,死10个人要比死30个人好。这件事也说明了他的特征和他的个性。他什么话都听在耳里,像计算机一样把所有的话都储存进去。当他宣布一条在别人看来是过时的、不好的消息时,他说起来却似乎是一条最新的好消息。

大约过了25分钟,他认为我已通过了考试,考虑接受我的采访。但是我是女人这一事实还是使他不安。因为正是一个女人,也就是写《亲爱的亨利》那本书的法国女记者弄得他狼狈不堪。虽然我是出于好意,但他仍担心我可能使他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使我很恼火。当然,我不能说出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就是说,我根本不会爱他。我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这个意思:我请他别把我置于1968年在西贡所处的境地,那时由于一个意大利人干了不光彩的事,我不得不采取鲁莽的行为。他听明白了我这个暗示:我不能对一位同行的低级趣味负责,我不应该为她付出代价。如果必要,我可以戴上两撇小胡子去见他。他终于同意接受我的采访,可是没有露出一丝笑容。他告诉我也许可以在星期六安排一小时。11月4日,星期六,早晨10点钟我再一次来到白宫。10点半走进他的办公室,开始了也许是我所经历的最别扭的一次采访。上帝呀,太折磨人了!我们的谈话每隔十分钟就被电话铃声打断一次,都是尼克松打来要东西或询问事情的电话,就像一个离不开妈妈的、不讲礼貌的讨厌的孩子。基辛格关切地、恭敬地回答着他的问话,而对我的讲话则断断续续,使我更加难以听清。后来,当他谈得最精彩的时候,也就是他正在揭示他的个性中不可捉摸的实质时,电话铃又响了。还是尼克松打来的,他问基辛格博士能不能到他那里去一会儿?“当然可以,总统先生。”他霍地站起身,要我等着他,并答应设法再给我一点时间,说完就走了。我的采访就这样结束。两小时后,当我还在那里等他时,他的助手迪克·坎贝尔走进来,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总统去加利福尼亚州,基辛格博士陪同他一起走了,星期三晚上开票箱以前不可能回华盛顿。他表示最近不可能再接受采访,要是我能等到11月底,事情都比较明朗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