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拒绝决策(第4/6页)

一般来说,司马昭想要什么东西不会直接开口要,他总是让其他人去说,然后自己“勉强”接受。

他这一次就“勉强”接受了做晋公,加九锡。虽然曹髦给的也勉强。

曹髦深刻地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司马昭磨刀霍霍了。这个人想要的东西太多,不仅是做晋公,加九锡而已。

在司马昭想要的所有东西中,曹髦有一样东西是不能给的,他的性命。

不错,帝位是保不住了,因为他的帝位,本来就是司马家族给他的,拿走也无妨,可曹髦不能确定的一点是,司马昭会不会将帝位和他的性命一起拿走。

这不是不可能,是太有可能。

因为帝位就是由无数人的性命铸成的。谁坐在上面,都要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所谓有担当。

曹髦决定一搏,利用天子的权威,除掉司马昭。他找了三个人来具体执行此事。这三个人是——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只是曹髦不知道,人世间天子的权威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武力。没有武力做支撑,天子的权威薄如蝉翼,不堪一击。

这个道理,侍中王沈等三人都很明白。

所以当曹髦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重铸天子威严,准备拜托他们干掉司马昭时,王沈、王业选择了立马去投案自首。他们的原话是这样的:“事已急矣。我等不可自取灭族之祸,当往司马公府下出首,以免一死。”

尚书王经还有点良心,认为做人不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他选择了留下来。

与此同时,孤身走我路的曹髦在皇宫内找了三百个来路可疑的男人组成武装力量,“鼓噪而出”。这里鼓噪而出的意思是大家伙儿互相叫着给自己助胆,也给同伴助胆,虚张声势、张牙舞爪地冲出去,而我们的曹髦天子则“仗剑升辇”,派头十足地要找司马昭玩命。

尚书王经拦住了他,跪着拦住他。他大哭而谏说:“今陛下领数百人伐昭,是驱羊而入虎口耳,空死无益。”

这话说得很残酷,却也实事求是。因为他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天子的权威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武力”这样一个道理。

曹髦还是孤身走我路。事实上他别无选择。已经出发了,退路就是死路。即便失败,找死的结果也比坐而等死要好。

司马昭没有站出来跟曹髦玩命。

不是怕他,是看不起他。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看不起一个人就是永远不见他,令其徒呼奈何。曹髦也的确永远见不到司马昭了。因为他死了,死在司马昭的追随者戟下。一个叫成济的人先是一戟刺中曹髦前胸,然后再一戟,刀尖从其背上透出,曹髦便带着对这个人世间的绝望,死在他的龙辇旁。

死在权力中枢的附近。

这龙辇注定不是他可以坐的,而是实力人物的坐驾。

司马昭却没有贸然坐上去。

尽管他的铁杆追随者贾充等劝他位置空出来了就坐上去,司马昭却还是围着龙辇转了一圈,没坐。

不是不想坐,是他想学曹操。自己不称帝,让儿子称帝去。

做帝王的父亲比帝王本身更牛×也更容易流芳百世。这是司马昭的一个追求。

甚至司马昭自比周文王。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圣人称为至德”。呵呵,他的追求实在是很雷,要做至德之君。这个话贾充听了当然没什么,不知天下人听了会作何感想。

好在天下人是听不到的。因为天下跟天下人无关。很多时候,天下往往是权力人物密室策划的结果。谁做天下,什么时候坐天下,他们说了算。

曹璜便坐天下了,改元景元元年。

曹璜是曹操的孙子,他之所以坐天下是因为司马昭认为他这个时候比较适合坐天下。至于曹璜什么时候不适合坐天下司马昭没说。司马昭在等他儿子司马炎茁壮成长,也在等天下的风云际会转到对他有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