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个人的江湖(第2/6页)

一片危机四伏中,曹睿不知道,这个国家现在还有没有人才站出来为他效力。

不仅是人才,还得是赤胆忠心的人才。

没想到,真有人才站出来了。

司马懿。

事实上现在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会站出来。司马懿其实一直在等待。

韬光养晦地等待。

因为他要确认,时机是否成熟。

现在,司马懿以为,时机已经成熟,因为陆逊在虚张声势。

不错,他是在武昌训练人马,做跃跃欲试状,但仅此而已。人世间的很多事情,越是跃跃欲试,越是虚张声势。真正要咬人的狗是不叫的。

这里头有利益考量。东吴的利益考量。

从诸葛亮这一方面来说,他现在真当东吴是同盟军吗?错!

刘备是怎么死的,蜀军当年在猇亭又是怎么大败而逃的,吴蜀间的过节或者说仇恨不是今日的暂时同盟可以抵消的。

还是各怀鬼胎。

还是演戏给他人看。

司马懿甚至认为,魏军如果不能抵挡诸葛亮的进攻,就会招致双重打击——陆逊会带领吴军乘虚而入。到那时,魏国将遭遇灭顶之灾;相反,如果能抵挡诸葛亮的进攻,陆逊也不会蠢蠢欲动。

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诸葛亮这里。而化解诸葛亮的进攻,放眼魏国,非他莫属。

将一切都想明白了的司马懿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韬光养晦。

他再披战袍,再战江湖。

这个江湖,其实是一个人的江湖。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可能双雄并立。

必须倒下一个。

他或者诸葛亮。

这是江湖的残酷,也是江湖的魅力。

司马懿别无选择。就像诸葛亮别无选择一样,他们都要接受江湖的洗礼。

或名垂千古,或遗臭万年。二者必居其一。

前后夹击输给声东击西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在祁山兵分三寨,专候魏兵来攻。而司马懿也引十万兵到祁山,在渭水之南下寨,与诸葛亮针锋相对。

结果一场仗打下来,司马懿伤感地发现,武都、阴平两个城池丢了。这说明在排兵布阵方面,诸葛亮技高一筹。

但司马懿以为,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他吩咐张郃、戴陵夜袭蜀营,夺回这两个失去的城池。可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城没夺回来,张郃、戴陵两位主将也差点被夺了去。

原来诸葛亮早有防备,算准司马懿会来劫寨,已经排兵布阵等他来攻呢。

这样的事实毫无疑问让司马懿又伤感了一把。

一个人被算计一回没什么,可要是自作聪明后又被算计了一回,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司马懿怀疑自己:难道真要领略江湖的残酷而不是魅力?

他选择了闭门不出,采取乌龟战术以挨过这段最困难的时光。

这让诸葛亮颇费思量。

这个,司马懿这个样子,仗还怎么打嘛。战争战争,总是双方的游戏,不能一个人自娱自乐吧?

于是接下来,魏延每天都干着同样的活——挑战。

引魏兵出战。

可魏兵说不出来就不出来,打死我也不出来。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诸葛亮只得叫停了。

当一种游戏玩不下去时,唯一的办法是换一种游戏。

逗你玩。千方百计地逗你玩。只要你还有玩心。

于是,在半个月后的某一天,司马懿惊奇地发现,魏延停工了。他不再无谓地挑战魏兵,而是选择了离开。

不仅他离开,所有的蜀兵都离开——他们拔寨而起,呼啸而去,不知所终。

张郃的好奇心起来了。他认为,诸葛亮一定是因为部队缺粮,所以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