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猜疑

在这个世界上,死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需要各种机缘巧合。

不错,张松是写信了,写了一封反信,可充其量他只是个反革命意淫犯。纸上的文字如果没有落到实处,那只能满足当事人个人,于他人无碍。

所以,要是没有机缘巧合,他不一定会死。

但机缘巧就巧在他哥哥张肃出现了。张肃是广汉太守,一向大义凛然,视亲情如粪土。他看到弟弟张松写的这封反信后,做出的第一选择就是拿它去报官——持此书信夜呈刘璋,很有为了革命理想大义灭亲的意思。

亲人果然被他灭了,在刘璋暴怒之后。刘璋的暴怒要是解析起来,个中原因实在是复杂得很。这里头有对张松两面三刀的愤怒,也有对自己轻信他人的自责。

当然还有心虚。在这之前,黄权们生命不息、苦谏不止,他却狠狠地打击了他们,从而充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智商是多么的低下。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其实不是发现自己是个笨蛋,而是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是聪明蛋。那句成语是怎么说的?自作聪明。自己就是自作聪明啊……

刘璋长吁短叹。

长吁短叹后的结果是张松死了。

张松全家都死了。死在他的刀下。

死在他的愤怒里。

事实上,张松的死是为刘璋的低智商埋单,也为他自己的两面三刀埋单。人世间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产生欲望了,为欲望而埋单。当然足够聪明的人不受此限。可世上聪明人毕竟不多,起码张松不在此列。

刘备要回涪城了,他把动静整得挺大的,派人去涪关请杨怀、高沛出关告别。

告别似乎是人生的主题之一,有相聚,就有告别。只是每一次的告别都各不相同。

是依依惜别,还是暗藏杀机?

很遗憾,这一次是后者。

不仅刘备暗藏杀机,杨怀、高沛也暗藏杀机了。他们的怀里都揣了把匕首,如意算盘是趁刘备和他们依依惜别时,制造一场震惊世界的凶杀案。

至此,所谓的告别就成了一场表演秀,在刻意营造的离愁别绪氛围背后,是当事双方的杀心。

乱世,不谈告别。

乱世,只有匕首,在当事人最无防备的时刻出现,并捅进其身上最柔软的那个部位——心。

杨怀、高沛二人身上各藏利刃,领了两百人,牵羊送酒地去见刘备了。

庞统看了,一声叹息:两百人够干什么的?打麻将,可以凑成五十桌;打群架,能够阻塞交通;杀人,两百人真的能够杀一个人吗?

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错,杀人确实是世上最难以量化的行动。智慧没到,百万大军也杀不了人,就像曹操在赤壁时杀不了刘备和孙权一样;智慧到了,可以借刀杀人,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像周瑜借曹操之手杀蔡、张二将一样。

所以庞统为杨怀、高沛二人叹息——带这两百人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果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刘备帐中,刘备身披重铠,自佩宝剑防身,令杨怀、高沛二人徒呼奈何。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两百人在帐外被魏延、黄忠牢牢控制,已经成了俘虏。最后的结果是,行刺者杨怀、高沛被刺身亡。

当然不是刘备亲手干的。刘备总是心太软,欲刺不能。在庞统已搜出杨怀、高沛身上的凶器——匕首之后,刘备依旧君子动口不动手地说,二位啊,我跟你们的主子是同宗兄弟,感情“杠杠”的。你们二人为什么要杀我,离间亲情?刘备说到这里,眼泪都下来了。他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个行刺者。

世事常常如此:义正词严易,反躬自省难。人们总是将自己视作正义的化身,却忘记了原来每个人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一颗和他人一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