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绝战

明月旁边的云彩

周瑜在十万枝箭面前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他原先以为,是人就可以被战胜,因为人无完人,做人总有缺陷。可要命的是诸葛亮没有缺陷。他无从攻击。

看来杀一个人有时候比登天还难——如果不是暗杀,如果在杀之前必须给出一个理由的话。便不再杀,继续与他过招。

周瑜所谓的过招是与诸葛亮比计谋,看谁能知晓破曹大计。

诸葛亮没有说什么。他早已知道这一切,却不能说。诸葛亮早已知道的有两点:一是破曹之计;二是他知道周瑜也想出了破曹之计,此举是与他炫计的意思。

诸葛亮不想炫计。他知道,必须要给周瑜一个台阶下——与人台阶就是给自己台阶。这个世界的奥秘是,你是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我。

却不能示人以弱,所以诸葛亮最后想出这样一招:两人各自将计谋写于手心之中,看是否相同。

结果出来了。都是一个火字。两人摊开手掌,放在一起,将这个世界最大的秘密呈现在眼前。

周瑜很欣慰,也很遗憾。欣慰的是他的智商终于可以和诸葛亮同步了;遗憾的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的智商会与他相同。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慨。只是这样的感慨他不能说,起码在眼下不能说。

但是这条计要想成功,还欠缺最关键的一环。火从何来。诸葛亮是用火的高手,不过周瑜不想请教他。周瑜要自己想出纵火之道。

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周瑜知道,世界上的事,需要成全。茶叶要变成茶水,需要在滚烫的开水中翻滚、煎熬,这是一种成全。成全是痛苦的,痛苦是值得的,可现在周瑜缺少的,还是这样一个机会。成全的机会。

曹操也在煎熬。但曹操的煎熬不是成全,而纯粹是一种痛苦。

曹操不明白,为什么世上会有诸葛亮这样的人,能骗走他十多万枝箭。而要命的是,他竟无法复仇。恨一个人,恨到极处,是要杀了他,可曹操杀诸葛亮,却有些鞭长莫及。

荀攸就劝他。荀攸说,恨一个人,恨到极处,即便是杀了他,那也是小境界。重要的是江东,重要的是天下。周瑜、诸葛亮可以不杀,江东却不能不得。

曹操想不出这其中的道理。不杀周瑜、诸葛亮而得江东,技术难度太大了吧。

荀攸却认为,不难。荀攸建议,派人打入江东内部去诈降,作为奸细内应,如此可通消息。周瑜、诸葛亮即便有通天计谋,那也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只是派谁去,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谁都不合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地信任一个陌生人,就像没有谁回无缘无故地爱上一个人一样,信任和爱都是有前提的。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前提。

曹操为此唉声叹气。

荀攸却不唉声叹气。因为荀攸在提此建议之前,已经想到了两个人。两个至关重要的人。两个不会让周瑜起疑的人——他们的身上有血海深仇,起码在外人眼里是这样。

蔡中、蔡和出现在周瑜面前。

此二人的身后,有五百军士,驾船数只,正停泊在江东岸边。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投诚的表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丝惊谎。

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背主求荣所带来的惊慌,还是乍见周瑜前途未卜式的惊慌,抑或是别的,没有人能够知道。除了周瑜。

的确,周瑜是聪明的。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他会是天上的明月,但现在,他只是明月旁边的云彩。虽然能看见,却不是最明亮的。

诸葛亮什么都不说,让周瑜自行其是。

周瑜也什么都不说,一脸暧昧地看着做悲愤状的蔡中、蔡和在那儿痛说家史。蔡中、蔡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吾兄无罪,被操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蔡中、蔡和的大哥就是鼎鼎大名的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后死得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蔡瑁。他被曹操冤杀,现在正顺理成章地成为蔡中、蔡和反水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