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躲来躲去躲猫猫(第5/6页)

曹操采纳了刘晔这个听上去很美的计划。可问题的关键是,谁去做刘备的思想政治工作呢?

这个人,必须跟刘备有交情,同时对刘备有影响力、能成大事者。最重要的一点,此人还必须是忠于曹操的,别策反不成却被刘备给收编了。

刘晔提了一个人选。徐庶。毫无疑问,这是个让曹操头痛的人选。曹操当然不怀疑徐庶的能力,他只怀疑徐庶的忠心。在能力与忠心之间,曹操看重的是后者,他不愿做放虎归山的蠢事。

刘晔当然也怀疑徐庶的忠心,不过刘晔赌徐庶不敢不归。因为刘晔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除了忠心还有责任心,还有面子要去维护。人不是活一张皮,人是要活无数张皮:爱心、孝心、忠心、责任心、面子、旧谊、新爱……每人都在皮后面首鼠两端、顾此失彼、瞻前顾后、爱恨交加。要做出一定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搞清哪一个是首选。刘晔对曹操说,徐庶如果去见刘备,是一定会回来的,否则他不辞而别,出尔反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岂不贻笑于世人?

曹操还是忧心忡忡:有些人就是出尔反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以贻笑于世人为耻,你怎么断定徐庶就不是这样的人?

可以断定。因为他是一个清高的人。清高的人如果贻笑于世人,他自己都会认为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刘晔如是回答。曹操恍然大悟,觉得人心真是一门大学问,有所悟就有所得,他要常学常新。

佛与人的不同

徐庶站在了刘备面前,表情是悲欣交集的。

这是乱世的重逢,重逢之后便是离别,一如刘晔所推测的那样,人心是柔软的,却又是可以抓住的——只要知道抓手在哪里。

徐庶之心的抓手是——清高。

一个人清高的人知去,也知归。这叫来去明白。

当然,徐庶愿意来见刘备,并不仅仅是受命曹操那么简单。他是来给刘备通风报信的。徐庶告诉刘备,曹操派他来招降,是收买民心之举,现在曹操正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是万万不可守了,还是早作行计吧。徐庶如是劝刘备。

徐庶并没有和刘备讨论一下归顺曹操的利害关系和可能性的问题。徐庶以为,他不是说客,如果那样做,就是对刘备的侮辱。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不可以在另一种人手下生活的,因为此种人心中有世界,有一个独立的世界。此种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获得独立的世界而到处奔波的一生,哪怕居无定所,哪怕颠沛流离,也在所不惜。徐庶以为,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在刘备心里,徐庶也是这样的人:一生只为理想而活。刘备觉得,他们是同路人。

同路人就应该同行。刘备向徐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留下来,同奋斗。刘备推心置腹地对徐庶说,曹操是言而无信之人。当初他扣押令堂大人,并伪作老人家的手书赚你回去,本是不仁不义之举。令堂后来懊悔莫及,自缢以明志,如此高风亮节,充分说明老人家不肯同流合污的尚雅之举。令堂可以如此,先生为什么不愿意这样呢?

徐庶反问道:曹操是言而无信之人,我若留下来不归,是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呢?刘备心里一震,顿时说不出话来。

徐庶继续:就是为了要做跟曹操不一样的人,不为天下人耻笑,我才必须回去啊,不过刘公你放心,我人虽然在曹操那里,心却不在那里,我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刘公现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呢?还是请允许我归去吧.

徐庶便回去了,刘备再次面临着选择:怎么办?事实上不可能怎么办,除了离开。在很多人的一生中,离开是为了抵达,不过刘备却不是这样。他是为了离开而离开。为了活下去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