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躲来躲去躲猫猫(第2/6页)

刘琮决定从善如流。

他也只能这样做了。当人心思降时,最可怜的人莫过于负隅顽抗者。因为这样的人是没有明天的。而投降者的命运却好很多。他们会得到回报,很多既得利益将不受损失。关于这一点,刘琮发现自己就是个案——曹操接受了他的投降,还慷慨地封他为荆州之主。

只是此荆州之主非彼荆州之主。刘琮明白,在这不确定的年代,一切都还是不确定的。投降了,人格的降级都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刘琦和刘备怎么看待自己,又怎么对待自己。

刘琦和刘备当然很愤怒,只是在如何对待刘琮卖祖(业)求荣的问题上,俩人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能想出办法来的有俩人。一是张飞。张飞怒气冲天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刘琮要卖祖业,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渡过江去,夺了襄阳,杀了蔡氏、刘琮,然后与曹操交战。

另一人是伊籍。伊籍当时跟着刘琦混,心里却向着刘备,所以他提的办法跟张飞大同小异,侧重点在于荆州的归属问题。伊籍说,刘琮已将荆襄九郡都献给曹操了,卖祖求荣莫过于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然后将其拿下,诛其党类后,则荆州属使君矣。

诸葛亮拍手称快,特别是在听到伊籍说的最后一句话时。诸葛亮以为,形势比人强。刘备再谦谦君子,这回也该心硬一把了吧。再说,现在的荆襄九郡在名义上已是曹操的地盘了,刘备虎口夺食,是凭力气吃饭,也是替刘表出一口气,凭什么不能抱得荆州归?

然而,刘备还是心太软。这个活在名誉里的男人瞻前顾后,总感觉于心不忍。他哭着对大家伙儿说,同志们啊,我大哥临去前托孤给我,言犹在耳,言犹在耳啊,大哥多好的人,宽厚、善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应该向大哥学习啊!今天我如果执其子而夺其地,他日死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我大哥呢?呜呜呜……

张飞长叹一声。伊籍长叹一声。诸葛亮长叹一声。他们一时间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刘备错了。

但是诸葛亮知道,这件事其实没有对错,只有可否。能做就是可,不能做就是否。所谓宽厚、善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话语。荆州现在还是刘表的荆州吗?错!卖祖(业)求荣的刘琮还值得辅佐吗?更是错!问题的关键都不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备的死脑筋没有与时俱进。

诸葛亮将刘备逼到死角,让他做出生死抉择——现在曹兵已到宛城了,没有荆州,没有根据地,没有兵马,我们何以拒敌?

刘备当然不知道何以拒敌的对策。对刘备来说,个人名誉是形而上的东西,其他的都是形而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不了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反正他的一生躲来躲去,躲猫猫已是家常便饭,不在乎多这么一次……

诸葛亮脸色铁青,气不打一处来。他从隆中出来从事的这一份工作竟然是躲猫猫,并且应刘备的要求,还要为躲猫猫的游戏提供技术指导,这个军师当的,可谓一点正经没有。

而他,原本是多么正经,多么有追求的人啊,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天天躲猫猫的吗?诸葛亮无语。

却又不能逃避。就像前文说的,出来了,就不要哭着喊着想回去。诸葛亮是个没有退路的人。作为军师,事实上最大的能耐就是在没有退路的地方找出退路来。甚至反败为胜。那么,诸葛亮能做到这一点吗?

人是自以为聪明的动物

诸葛亮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诸葛亮。

在刘备定下“退走樊城以避之”的目标后,诸葛亮觉得,将这一场撤退退出花来,退出他的绝世才华来。不错,他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可人生的常态不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