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局杀(第4/7页)

董承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仇恨的重量是最难称量的。

它是人心,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董承只能尽力而为。

但是有一个人,董承认为非加入不可。

刘备,刘皇叔。

只是他的心中没底,刘备的政治倾向究竟如何。那天田猎场上的一幕他也看到了:关羽要快意恩仇,挥刀向曹,刘备却拦住了他。这一拦,暧昧得很啊,他心中究竟是有曹还是有汉,无人知晓。

马腾却以为,自己知道刘备的政治倾向。不错,刘备是出手拦关羽了,可那一拦,却是出于对天子的爱戴和保护。关羽一人,能敌曹操的万千爪牙?笑话!

董承恍然大悟。因为他突然明白这样一个人间哲理:人世间的事情,从另一个侧面去看,往往别有洞天。

他需要的就是这别有洞天。别有洞天里好做文章。

纳了投名状

董承出现在了刘备面前。

这是在黑夜,在刘备的公馆里。

刘备笑眯眯地迎接董承的到来,却不问他为什么深夜到访。事实上,这是刘备的成熟。

一个成熟的人,就是知道什么事该问,什么事不该问。

一个成熟的人,还知道有些事就是不问,对方也会告诉自己。而自己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董承果然告诉刘备自己的来意。他来是要问刘一件事:那天在田猎场上,关羽挥刀向曹,刘备为什么要拦住他?

不错,这个问题的答案马腾虽然已经告诉了董承,但是董承却以为,人世间的很多答案不在他人嘴里,只在当事人心里。

他要知道刘备的心。

刘备却没有给他看自己的心。虽然董承是国舅、车骑将军,但是这样的时代,人人心怀鬼胎、个个暗度陈仓,没有谁可以保证谁的政治立场。

刘备作出了他的第一反应:“公何以知之?”你怎么知道的?

刘备在作出这个反应时一脸委屈与忠厚,给人感觉他很无辜。董承却笑了,笑刘备太“作”。他搂着刘备的肩膀说,哥们,你和关羽的举动其他人都没看见,就我看见了,你就别瞒了。

董承说这话时也是一脸笑眯眯的,一如刘备此时的神情。

刘备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因为董承没有给他一个暗示。董承脸上的笑眯眯仅仅是笑眯眯,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而刘备想看到的,是在董承笑脸背后,他的政治立场。

向曹操?还是向天子?

董承没有给他答案。两张笑脸就这样僵持着,互相对望。这是穷根究底式的对望,也是徒劳无功的对望。双方都想知道对方的谜底,但他们能够看到的,却只是谜面。

刘备决定将谜底暂不掀开。他义愤填膺地告诉董承,曹丞相治国劳苦功高,关羽不懂事,他做大哥的能不懂事吗?

董承怒了。他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看出来刘备在装。什么曹丞相治国劳苦功高?劳苦功高会把天子逼得躲在家里抹眼泪?再有,刘备这个皇叔是怎么当上去的?没有天子的大力提携,别说刘备这个远房叔叔,就是亲叔叔那也当不上皇叔啊!

董承开始对刘备进行革命家史教育。一个是国舅,一个是皇叔,咱俩都别装了哈,奉诏讨贼,不仅是国舅的事,也是皇叔的事,过来一起把投名状纳了。

董承将衣带诏取出来,让刘备在上面签名。

刘备一看见衣带诏就哭了。和董承一样,他被献帝的文笔感动了,“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这文采,那叫一个催人泪下。刘备便想,献帝要是不做天子,也可以做作家的,甚至是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