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个谋士的功力(第2/6页)

只是,他看不到富贵加身的那一天了。

甚至也看不到反旗高举的那一刻。

因为他,死了。

死在李榷的剑下。

李榷以他的滴血剑告诉世人,造反者绝没有好下场。

当然他自己例外。

前面已经说过,李榷是藐视人间道理的。在他看来,所有人间道理只应验于他人,而与他李榷无关,毕竟绑架天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造反。但李榷不管这些。

李榷是一个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松的人。他只希望“造反者绝没有好下场”这个人间道理的下一个应验者是杨奉。

总之,李榷的愿望只有一个,造反者除他以外全都死翘翘。

杨奉没有死翘翘。

他带兵跑到西安去了。

在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双方人马各有死伤后,杨奉与李榷分道扬镳。

李榷很伤感。

伤感的不是自己这一方死人了,而是伤感人心。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李榷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因为他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杨奉跑了以后,郭汜又带兵来攻。虽然从整体上说,郭汜不可能将他消灭,但反过来这种情形也成立,他也不能消灭郭汜。

他们势均力敌。

他们两败俱伤。

他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

张济是有明天的人。

张济,这个陕西将军在乱世中的生存术只有四个字:审时度势。

他不主动出击。

也不被动出击。

他只在最需要的时候出击。

什么是最需要的时候?张济以为就是李榷、郭汜两败俱伤的时候。这样的时候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只手来扭转乾坤。

张济就是那一种力量,就是那一只手。

他出击了,并一直护送献帝回洛阳。

这是建安元年的春天。中国往哪里去?没人知道。

献帝也不知道。

献帝只知道,他快饿死了。

整个洛阳,差不多成了一座死城。战乱死了不少人。这一年的大旱又死了不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洛阳的居民,只有几百户人家。就这几百户人家,也不能做到自己养活自己。每天,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跑到一棵棵树前,然后扒光它们身子,露出雪白的肚皮——只有树们的肚皮雪白了,这些饥民的肚皮才有保障。

又或者,他们跑到一片片草地上斩草除根。总之,一切为了肚皮。

百官们也一切为了肚皮。他们争先恐后地与民争食,其中有不少官员竟牺牲在争食的现场,令献帝不胜感慨。

当然了,献帝也对自己不胜感慨:洛阳还是那个洛阳,宫殿却不再是过去的宫殿,真正的徒有其表了。每当他看着面呈菜色的百官摇摇晃晃地站在破败不堪差不多是荆棘之地的所谓宫殿里朝贺时,他就忍不住感慨万千:这个王朝快完了吧?历朝历代,哪有如此上朝的?!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要做亡国之君,献帝的眼泪就哗哗的,苍天啊,大地啊,姑奶奶啊,我到底还有没有明天,大汉到底还有没有明天?

太尉杨彪坚信,大汉是有明天的。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曹操。

不错,李榷、郭汜是贼心不死,一直试图做这个王朝的掘墓人,但他们注定掘不成。

因为曹操会是他们的天敌。此时的曹操正在山东兵强马壮,等待着为国效力呢!皇上何不给他这个机会?

献帝眼前一亮,喜上眉梢。

但是很快,他又眼前一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曹操,一旦进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呢?

他拿不定主意。

有些险不得不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所谓的未来会如何如何,基本上是要经历以后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