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易储之意(第2/4页)

说到最后,太子已然声色俱厉。

郭任良吓得两腿一软,顾不得在众多大臣面前丢面子,跪在地上手脚并用爬到前殿中间,面色苍白的惶然道:“殿下恕罪,殿下恕罪!微臣方才确实酒后失言,微臣万死!”

太子叹道:“同殿为臣,都是缘分,你我都是父皇的忠心臣子,本该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才是,何必为那小小的权力之争,而闹得势如水火,令父皇更添烦愁,令天下愈加纷乱呢?都是读过圣贤书的,君子慎言慎行,不必孤来教你们了吧?郭大人,以后切莫再失言了,有些话,可不是随便乱说的,大人当以此为戒才是。”

郭任良满头大汗的重重磕了几个头,退回了席位上。

众大臣这时活跃了起来,纷纷交口称赞太子仁心仁德,兄友弟恭,国有如此仁德储君,华朝兴盛指日可待。

太子微微一笑,随即拍了拍手,方才退下去的舞姬们换了一套更加露骨妖艳的蛮装,步履轻盈的走上殿来,然后每人陪坐在一名大臣旁边,为大臣们斟酒布菜,偶尔貌似不经意的做一些销魂勾引的小动作,大臣们高兴得红光满面,一时间低吟浅唱,前殿内又是一片粉艳淫靡。

这时范瑞在太子身后的屏风后低声咳了两声。太子面色不改的告了声罪,随即起身走到了屏风之后。

二人走到一处僻静无人的地方,范瑞笑道:“这些大臣们倒也有趣……”

太子摇头道:“先生何必说得如此含蓄?这些人简直是蠢笨如猪!明知孤还未与福王撕破脸,他竟当着孤的面对福王说三道四,真不知他这官儿是怎么当上来的……”

范瑞笑道:“太子心里明白就成,今日正好趁着训斥郭大人的机会,为殿下赢得个好口碑。”

随即范瑞面容一肃,低声禀道:“殿下,方铮……回京了。”

太子一皱眉,沉声道:“什么时候的事?”

“今晚入夜进的京,还没回府便被皇上宣入了禁宫。”

太子脸上忽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他活着回来就好,朝堂和民间有谣言说是孤暗中害死了方铮,现在谣言不攻自破,孤做事也不必缚手缚脚了。”

范瑞忙道:“殿下也不可大意,方铮回京,对殿下也是利弊参半的事,他一回来,殿下于朝堂之上便多了一个敌人与您抗衡,如今虽说朝中半数大臣与您站到了一起,可皇上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一面倒的局势,方铮回来,皇上必将对朝局还会另作调整,在您正式即位以前,皇上不会让您在朝中的势力太过膨胀的。”

太子闻言,阴柔的俊脸闪过浓浓的恨意,嘴张了张,终于忍住,什么都没说。

范瑞将太子的神态看在眼中,小心的道:“殿下,如今的局势比以前复杂了,方铮掌督察百官之权,福王入主吏部,这倒罢了,最头疼的是,寿王和英王两位王爷也回了京城,明显是想在这皇位交接之时分一杯羹,殿下的储君之位太过显眼,觊觎它的人太多,殿下不可不防啊!”

太子脸色更加阴沉了,怒声道:“孤乃嫡长子,正宫所出,太子之位是父皇十年前便定下了,这个位子本来就是我的!他们凭什么跟我争!这帮无耻卑鄙之人!”

范瑞叹了口气道:“可问题是,如今皇上的态度也很不明朗啊!寿王和英王未奉诏命便私自入京,按我朝律令来说,藩王私自入京以谋反论处,可他们对外却说什么回京养病,皇上知道后只是斥责了一番,并未命他们回藩地,皇上这是有深意啊!恐怕外面的传言不虚,皇上也许……真有易储之心也未定。殿下别忘了,潘逆造反那晚,您深夜入神策军营,强自弹压刘长生按兵不动,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上虽说没抓到您的证据,可这事儿也成了皇上心中的一根毒刺,若不拔除,日夜难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