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阿南之野望(第4/13页)

会议中,吴逸志说到几个月前的中条山会战。

薛岳冷笑,说:“那么多人被俘,那么多人阵亡,尤其是部队长,徒死耳!这场仗打得太蠢。”

1941年春,上高大捷时,在山西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地区的第1战区的部队在懵懂中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但伤亡四万多人,而且被俘三万多人,日军伤亡则不到3000人,战死仅673人,连日本人都感到意外,认为“收到事变以来罕见的战果”,蒋介石称之为“最耻辱一役”。

不过,薛岳的话说早了。

对薛岳的判断,蒋介石一直心有忐忑,并不是说他的军事谋略比薛岳高,而是说他能结合国际局势揣测日军的动向。现在的情况是,湖南战场自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已经沉寂了两年的时间;而在国际上,德苏正在激战,美日正在谈判,东京在政略上又不能迫使重庆就范。种种迹象表明,日军有可能再次在中日正面战场的核心区湖南发动大的攻势。

现在,日军各师团已悄悄云集湘北,一部开始围攻大云山。

大云山位于岳阳境内,是南岳衡山余脉,海拔一千多米,是座道教名山。第一次长沙会战后,这里成为第9战区的前哨阵地。

阿南惟几打大云山,实际上是一举两得之计:在围歼大云山的中国军队的同时,掩护后面的日军突袭新墙河。

随后的战斗稍出阿南惟几的意料。

扫荡大云山的是第6师团,第47联队被分离出去后,此时辖友成敏第13联队、有马纯彦第23联队、平冈力第45联队。9月5日,三个联队的士兵从三面包围了南北、东西各长约30公里的大云山。

接下来两天,由于整个山区大雨滂沱,直到9月7日师团长神田正种才下令发起进攻。

扼守山顶的是杨森第27集团军欧震第4军张德能第59师的一个加强营;扼守西麓的是第4军柏辉章(贵州讲武堂,贵州遵义人)第102师的一个团;扼守东麓的是孙渡第58军梁得奎新编第11师的一个营。

神田正种拿出以友成敏为联队长的第13联队,叫他们在大云山旁边的沙港河附近进行作战掩护,另外两个联队围攻大云山。

如神田所料,大云山一交火,杨森立即叫欧震派军驰援大云山。欧震第4军主力此时正在新墙河南岸的正面进行守备。得令后,欧震将张德能第59师主力和柏辉章第102师一部派过去;与此同时,杨森又派孙渡第58军主力向大云山驰援。杨森的作战计划得到薛岳的支持,并把陈沛第37军董煜(黄埔军校1期,广东化州人)第60师北调,具体配属给欧震第4军,参与大云山之战。也就是说,此时无论杨森还是薛岳,都认为大云山出现战况是日军在新墙河北岸的一次孤立行动。

第6师团在大云山有点心不在焉地打了五天,随后神田正种将主力转移到新墙河北岸的草鞋岭,就等阿南惟几下令渡河了,本来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打长沙。所以,在神田看来,大云山的扫荡差不多已经完成了。

现在的情况是,大云山上的一些据点、确实已经被第6师团拔掉。可是神田并不清楚的是,大云山森林密布、峰谷纵横,他拿下的据点,只有中国军队总守备量的三分之二,山中,仍有不少中国军队在活动,而且杨森的驰援部队马上就到了。

9月11日,神田下令,叫掩护侧翼的友成敏的第13联队把沙港河附近的阵地交给第40师团。神田给第40师团长青木成一的电报是:“我师团已扫清大云山之敌,你们过来接班吧。”

青木随即派重松洁带第234联队过去。

重松得令后,立即跟第6师第13联队联系,友成告诉重松:放心吧,这一带中国军队被扫除干净。

但事实是,友成敏刚把电报发出去,自己所率的第13联队就遭董煜第60师、鲁道源(云南讲武堂,云南保山人)新编第10师、张德能第59师主力以及柏辉章第102师一部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