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傅作义的奔袭(1939年12月~1940年3月) 黑虎掏心(第2/6页)

傅作义把指挥部推进到昆都仑河边的一个村子,下令将攻城时间提前到12月20日上午。各部急行军,估算时间,当兵临城下时,日军主力正好已离开包头。

这个时季,包头地区气温低寒,枪栓冻得都拉不开。有部队长问傅作义怎么办。傅作义说:“不还有尿吗?用尿浇开!”

孙兰峰带着部队,在熊川联队出城不久,就摸到包头城下。

新编第31师的三个团长,是第91团团长刘景新(行伍出身,山西运城人)、第92团团长郁传义(天津警备司令部政训所,山东费县人)、第93团团长安春山(北方军官学校,山西稷山人)。外加配合行动的地方警备团,团长叫于霖瑞(行伍出身,山东德州人)。

部分士兵着便衣。

按孙兰峰的计划,刘景新和于霖瑞这两个团,分别从左右两侧攻包头北门;安春山那个团在包头东城外警戒敌情;郁传义的团作为预备队。但就在安春山带着一支便衣队路过西门时,发现这里没有任何警戒(小岛刚刚从这里出去送别熊川)。

机不可失!

安春山立即下令,从西门攻城。

从安春山打响第一枪,到控制整个城垣,用了不到半小时。

听上去简单,实际上双方做了残酷奋战。

塞北的战斗异于江南,12月下旬包头的气温快到零下四十度了。严寒中,第35军士兵前仆后继,勇夺城头。

小个子安春山,伫立在塞北的大风中,对身后的士兵说:“包头城里的日军,一个也别给我放过!”

这一年安春山30岁出头,早年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的他,是第35军一线部队长中的首席猛将。“长城抗战”时,安春山就跟日军交过手,当时是在北平附近的怀柔;全面抗战爆发前,又在百灵庙、红格尔图与敌血拼;抗战开始后,跟随傅作义转战山西、绥远,无役不与。

安春山打仗,每次都身先士卒。

有一次,傅作义对安春山说:“春山啊,打仗不怕死是好的。身先士卒,本来就是对各级部队长的要求嘛。但是,如果每次你都冲在最前头,我还是担心。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我不想失去你这个团长。”

安春山答:“军长!被打死的都是怕死的,人要是不怕死,子弹都躲得远远的。冲锋时,在后面拎着手枪指挥弟兄们往前冲,这事我做不来。而且,跟鬼子打了这么多仗,我都注意到,鬼子冲锋时,举着战刀的中队长也跑在最前面。在精气神上,我们要是还不如鬼子,这仗就没法打了。如果我真有一天战死了,肯定会有更好的人来接替春山。要想最后打胜,除了部队长、士兵一个接替一个,还有什么好办法?”

包头西门驻扎的日军只有一个中队,在短兵接战中,被安春山率军全部扑杀。

小岛返回包头时,安春山的士兵已打开各城门,于霖瑞那个团随即冲入城中;另一个方向,刘景新的团也杀进来。于团跟安团搜索城垣四周残存的日军,刘团则直攻日军骑兵集团的司令部。各部步步为营,一条街巷一条街巷地跟日军争夺;日军节节后退,他们先迎头被砸了一闷棍,随后乱棒齐下,确实有点找不着北了。

进入12月20日夜,包头枪声更加密集,巷战进入高潮。

城外的傅作义于战斗最激烈时,在昆都仑河附近的村外高地观战。他先是来到黄草洼孙兰峰师部督战,随后又往前推,离包头城已不到两百米。在这个草原之夜,漫天繁星下,傅作义挥舞着拳头,高声大喊:“胜利万岁!中国万岁!”

城里日军最高指挥官小岛冻得瑟瑟发抖,像一只小鸟。他现在已经知道:傅作义的部队都来了。

固阳、安北的两个骑兵联队什么时候能够到达?是否可以顺利冲破中国军队必定设置的拦截线?小岛想来想去,又想起张家口的顶头上司冈部直三郎,但仍碍于面子,没把事态的进一步变化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