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王后归来(第6/7页)

玛格丽特不仅生活奢华,而且在慈善方面相当慷慨。她每年捐给各种修会、收容所和穷人的资金多达数十万里弗。她每天望三次弥撒,穷人都聚集到她的门前,因为她从教堂回来后往往救济穷人。此外,她每逢宗教节日或自己生日,都会分发一百枚金币和同等价值的面包。1608年,她建成了一座礼拜堂,两年之后则着手建造教堂。因此,她在巴黎颇受爱戴。

不过,真正体现玛戈对国家贡献的还是她在政治上的无私。凭借玛戈的背景和家族势力,她可以轻而易举地举起反旗,推翻亨利四世的统治,但她反而成为了亨利的政治伙伴。玛戈作为瓦卢瓦王朝的末裔,她的支持对治愈整个国家的宗教战争创伤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亨利四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在离婚前对玛戈避而不见,但在离婚后却常常向玛戈咨询治国良方。最能证明玛戈慷慨品质的例子,就是她于1610年5月13日参加了在圣德尼修道院举行的玛丽·德·美地奇的加冕礼。她知道,亨利四世7岁的女儿伊丽莎白将会走在队伍最前面,而且她不能像玛丽那样佩戴有鸢尾花标志的披风,但玛戈依然有风度地参加了这场典礼——尽管受加冕的本该是自己(不过玛戈还是坚持戴上了冠冕和紫色的斗篷,这都是王室的象征)。

第二天,玛戈的姿态就体现出了价值。5月14日,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跃出人群,靠近了穿过大街的亨利四世的马车。他手握匕首,靠着车门,通过窗户在国王的脖子和胸膛上连刺三刀。久经战阵的亨利四世在失去意识前说:“这不算什么。”然后,鲜血汩汩而出。几分钟之后,亨利四世就死了。

国王遇刺的消息传到玛戈那里的时候,她正在庆祝自己57岁生日。她马上前往卢浮宫去见玛丽和她的孩子们。国王遇刺之后,玛戈向玛丽伸出了援手。玛格丽特的宴请是玛丽为数不多愿意参加的宴席。此外,玛戈还公开纪念自己的前夫,似乎对他的去世感到真正的伤心,这种伤心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而且也有个人的情绪。“玛格丽特王后让奥斯定会的修士们为国王灵魂的安息祷告,她曾是国王的妻子,长达22年之久,并且自愿在教皇的命令下解除婚姻,主要原因是上帝并未赐给他们法国人热切期待的王储。”一位胡格诺派的编年史家这样美化前任纳瓦拉王后并不多见。[17]

巴黎市议会迅速对暗杀事件作出反应,宣布王储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且在成年之前由玛丽摄政。在10月于兰斯举行的加冕礼上,玛格丽特和孔代亲王见证了9岁的路易十三世登上王位。玛丽又委任玛戈成为其次子加斯顿(Gaston)(生于1608年)的教母。

作为摄政,玛丽积极追求和西班牙之间的结盟。她让路易十三迎娶菲利普三世的女儿、奥地利的安娜(Anne of Austria),并且将女儿伊丽莎白嫁给西班牙国王的长子。两年之后,有一些贵族以这两桩婚约为借口造反,久经考验的玛格丽特从中斡旋,劝说造反派放弃。她进而在1612年8月26日为伊丽莎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表示自己和摄政之间的联盟。

1614年12月,玛戈又为王室的利益参加了三级会议。会议为收取新税而争吵不休,玛格丽特找到了一条折中的办法。不过,那一年非常寒冷,玛戈染上了风寒。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风寒恶化为发烧,玛戈重病不起。1615年3月26日,医生告诉她时日无多,于是受了终敷礼。路易十三派自己的太医前去看望玛戈,但太医也回天乏术。次日夜里11点到12点之间,前纳瓦拉王后、法国公主玛格丽特·德·瓦卢瓦逝世,享年61岁。

"3月27日,瓦卢瓦王室的末裔玛格丽特王后在巴黎逝世;这位公主仁慈善良,一心为国家福祉着想,而她唯一的敌人却是这个国家。”玛丽·德·美地奇摄政时期的国务大臣蓬查特兰(Pontchartrain)伯爵如是写道。“她为此感到遗憾”,他不无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