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谁知快意举世无 第五节(第6/8页)

辽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自南征以来,任何军事上意外与挫折,他都不放在心上,惟独对粮草转运之艰难,让事先已有了最坏心理打算的他,依然感到一种挫折感。哪怕大辽有足够的骡车马车,而河北一地,已经是道路平整,十分便于运输的地区,但是每次运送的粮草,总有相当一部分,会在路上被运粮的人吃掉。还有无缘无故的丢失,缺斤少两,运粮民夫的逃亡,因各种天灾人祸粮车卡在路上动弹不得……更加让人头疼的,是赵隆与河间府的宋军,不断的袭扰。河北路号称一马平川,但那是对骑兵而言的,却非对粮车而言,自北而来,一路之上,也多有河流阻挡,赵隆最喜欢的,便是破坏桥梁,在官道上面挖陷阱,甚而悄没声息的埋炸炮——此物耶律信早有了解,在以平原为主的河北,炸炮对于大军构不成任何威胁,即便南朝只是想造出足以拖延他们行军速度规模的炸炮,便足以令其国库彻底破产,而纵然南朝果然愚不可及的做了,辽军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破解,故此他原也没太放在心上。然而对于运粮车,即便是赵隆等辈用各种火器临时改制的炸炮,也是极大的麻烦。远远看到粮车要来,便在路上埋上几个炸炮,然后匆匆逃跑,粮车经过时炸炮突然爆炸,虽然大部分时候伤不了人,却可以将车辕轮毂炸坏,一两辆车坏在官道上,后面的车队就动弹不得——骑兵可以轻松绕道而行,但笨重的粮车,总不能从官道旁边的水田中过吧?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受运输成本制约,押运粮车的护军永远不可能太多,排成一条长龙的粮车队伍,总是有防不胜防的薄弱之处,当护军提防前面的炸路、陷阱之时,赵隆又可能突然袭击车队的中央,直接用猛火油与震天雷破坏中间的粮车,这样效果也是一样的——辽军前面的粮车,终究也是要等着后面的车队一齐前进的。

但是,明知道赵隆是个极大的祸患,耶律信也曾遣军虽然屡败赵隆,却终究没办法斩草除根。说要攻打高阳关也只是一时气愤之语,休说高阳关没那么好打,便是打下来,亦无多大作用。赵隆还可以逃到别的地方去,难道他堂堂大辽北枢密使,竟然要这么一路追着赵隆的屁股跑?

当年耶律信曾经读到通事局抄来的宋人奏章,其中有不少奏章中,宋人无可奈何的谈到他们在陕西转运的悲苦,据说熙宁年间宋人经营熙河之时,仅仅在转运粮草之上,一年就要花掉四百多万贯!平均每付出运粮士兵、民夫死亡及逃跑九百余人,消耗粮食七万余石,钱万余贯的代价,才能运粮二十一万石。而宋人宣称,用驴子等畜力来运输,甚至更加耗钱!当日他还不免嘲笑宋人无能,直到自己亲身体会,才知道他比宋人好不到哪儿去。以河北路的地理状况,因为可以使用骡马拉载的大车,辽军需要付出的代价当然还是要远小于宋人在陕西的代价,但是,一旦粮草也需要从后方转运,耶律信才发觉,南征的那几十万匹战马,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他已经殚精竭智,然军中余粮,不过勉强能支持月余而已。国内还在源源不绝的运粮来补充,但每一颗粮食,都变得价格百倍。而留守国内的太子已经叫苦连天,南京道的仓廪渐要耗尽,倘若要从更远的粮仓中运粮……耶律信只要想想,都会后背发凉。

这时候,他才真正理解,为何汉高祖要定萧何为首功!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韩信、彭越,耶律信还真不是太放在眼里,但是萧何的本事,他却是真的自叹弗如。

什么深州之捷,霸州受挫,甚而萧阿鲁带兵败冀州,在耶律信看来,那都无关紧要。这一切不管多少热闹,都只是前奏,与宋军主力的决战还没有开始。而耶律信深知,真正决战来临的时候,战胜与失败的方式,都将是沉闷而无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