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圣主如天万物春 第六节(第5/7页)

这个安员外说的,正是他一路北来的见闻。而让王瞻与刘延庆留上心的,却是他声称三日之前途经赵州宁晋时,听到的消息。他宣称他在宁晋听到传言,有人看到南宫县起了大火,辽人已经打过冀州,马上便要打到大名府去了。

这个消息着实让王瞻与刘延庆大吃一惊。虽说战事一起,谣言四起是题中应有之意,唐康、李浩明明还在扼守苦水河,辽人攻入冀州实不可信,但此人却是言之凿凿,宁晋县挨着冀州,南宫有何事故,传到宁晋也就是一天把的事情。刘延庆倒还罢了,王瞻心里面却已经打起了小鼓鼓,说到底,他对骁胜军的现况,所知也极为有限,若然这个王员外所说属实呢?那样一来,不管环州义勇在束鹿玩什么把戏,辽军既然已经攻进冀州,那便也没有道理再回头来理会真定、祁州宋军的道理,那在束鹿的,必然只是小股辽军,无非装模作样,吓唬宋军而已。何灌以为他在布疑兵计,焉知辽人又不在布疑兵计?

若果真如此,那他王瞻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对辽军打仗的方法素有所闻,辽人从来不肯在所占领的城池分兵把守,也许他能趁此机会,无惊无险的收复束鹿与深州!

这得是多大的功劳?!一念及此,王瞻连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刘延庆却没把这王员外的话太放到心里去,他一面喝着酒,一面听那王员外手舞足蹈的说着大名府防线如何坚固,一边宣称辽人必然会在大名府吃个大亏,一边又惋惜太皇太后驾崩得不是时候,声称辽人之所以敢于入侵,就是因为他们有巫师事先夜观星象,算到了大皇太后将要驾崩……他津津有味的听着,倒也不认为全是无稽之谈。须知其时宋辽两国,无论哪国出兵,都免不了要卜卦判吉凶,若是凶兆,战争的时间都会刻意改变。大宋朝的朱仙镇讲武学堂,既讲火器谋略,同样也讲奇门遁甲,由天象而断吉凶之兆,也是将领们必学的知识。鬼神天命之说,就算儒生之中,也大半相信,何况文化程度远低的武将?似太皇太后这样的人物,天上必有一颗星星与之对应,这样的观念,刘延庆素来深信不疑,因此辽人若是事先有所察知,倒也并不奇怪。

他正在对众多客人异口同声的谴责大宋朝的天官们无能,致使朝廷对于辽人入侵全无防范而心有戚戚之时,忽然感觉到王瞻的异常。他的目光移到王瞻身上,见他似乎正在想着什么,不由关心的问道:“哥哥,怎么?”

王瞻正想得得意,刘延庆这么一问,几乎吓了一跳,连忙掩饰性的喝了口酒,含糊回道:“这李琨死哪去了?”

他话音刚落,却听店主人殷勤的喊了一声:“刘将军、任将军,是什么风把二位刮来了。还是老规矩……”

王瞻与刘延庆循声望去,便见李琨领着两个武官正大步走进茶馆,那二人见着王瞻,连忙齐齐行了一礼,高声道:“下官见过王将军,未知将军前来,有失远迎,伏乞恕罪。”

李琨领来的两人,正是刘法与任刚中。

王瞻与刘延庆没想到会在水冰村同时见着这两人,这让王瞻心里生出一丝不快,显然,刘法与任刚中的关系十分亲密。而刘法的确也没什么病痛可言——但此时此刻,他却只好故作大方,不去揭这块疮疤。

刘法与任刚中将王瞻与刘延庆请到任刚中的驻地——他在水冰村的一家富户那儿借了座小院子。到了那儿坐下后,王瞻才向二人介绍刘延庆。刘法与任刚中早就听说过刘延庆的大名,却不料他投奔了王瞻,都是深感意外。但如今刘延庆已是名声在外,刘法与任刚中对他倒比对王瞻更加热情与客气。

自在危渡口桥头茶馆相见,刘延庆便一直在暗中观察二人。这是他初次见着二人。任刚中长了一张方脸,粗眉大眼,声音洪亮,说话之间,直来直去——这样的人物,刘延庆见多了,知道这等人不过是粗鲁汉子,容易对付。而刘法却不同,此人身材修长,膀圆臂长,黝黑削瘦的尖脸上,眼窝深陷,眼神阴鸷可怕。刘延庆与他对视一眼,便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慌忙将眼睛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