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君王有意诛骄虏 第四节(第5/6页)

既然如此,将这个叫张叔夜的家伙调到广信军去做通判好了。辽人如果南下,十之八九要过遂城,不是将门之后么?那就看看他有没有他祖上的本领。不过,唐康也只能想想而已。他既决定不了一个六品官的任用,而且也知道这个张叔夜想要的,是枢密院某房的同知事,或者是兵部的员外郎这样的职位。

他哼了一声,将这名帖扔进废纸篓里,又翻了几张名刺札子,却都是些没意思的人和事,心中所谋之事,更无半点头绪,他心间烦恼,不由站起身来,大喝一声:“来人!”

一个门外伺候的亲随连忙跑了进来,欠身问道:“官人有何吩咐?”

“备马,去杭州正店。”

“是。”那亲随忙哈着腰答应了,退出去准备。

这杭州正店,坐落与熙宁蕃坊惠民河畔。店主不是旁人,姓楚,名沅——正是楚云儿当年的侍婢阿沅,这楚姓,乃是她为纪念故主而改姓。她在楚云儿死后不久,负气出逃,饱经沧桑,后来被陈元凤偶遇,先是送至现任太府寺丞的李敦敏府上安置了一年多,后来才禀明石越。石越虽然对此大喜过望,但是他知道阿沅的性情,深悔当年之粗暴,因阿沅既不想回石府,又不愿嫁人——以她的身份经历,即使有石越作伐,也是嫁不了什么好人家,除非她愿意当妾——因此,干脆便顺了她的意,在熙宁蕃坊觅了处好地方,重金买下,送给她,开了这么家杭州正店。所有这些,石越怕惹弹劾,不便出面,且阿沅也不愿意领石越的情,故全是唐康与李敦敏经手办的。

这阿沅虽尽力很多苦楚,对旁人性子似改了不少,但对石府,却仍旧如初,甚至是有更多的怨气。她回到了汴京,与石府并不太亲近,唯独只与唐康说得上话,只是唐府的两位夫人,都是名门出身,却比不得石府的桑梓儿出身较低,能折节下交——二人虽说对人和气,但那种“和气”,是骨子里高高在上的“和气”。若真让她们与阿沅这等侍婢出身的女子来往,那却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二人便是与阿沅多说的一句话,都似乎是玷污了自己一般。因此,阿沅也几乎从不去唐府,反倒是将住了一年多的李敦敏家当成自己的娘家一般。

但唐康却会经常主动来这杭州正店,尽管阿沅也不如何对他假以辞色。

在唐康的心里,少有什么儿女之情。但不知为何,对这个阿沅,唐康却似乎怀抱着一种愧疚,同情,也许还有他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无论如何,当年楚云儿之事,唐康知道自己是有责任的。而这个女孩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一手改变的——原本,她应该与她那美丽的主人一道,在杭州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

除了这些愧疚,这家杭州正店,也是唐康很喜欢的地方。

这家店店如其名,店里的侍女,小二,茶博士,都是杭州人,说的都是带着杭州口音的官话——杭州可以说是唐康的第二故乡,如今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故乡,因为他的父母兄弟,大多定居于杭州。来到这里,让唐康有一种回到故乡的亲切感。

而阿沅虽然对他爱理不理,但反而更让他觉得舒服自在。礼貌周到,有时让人舒服,但有时候其实一种距离,把人隔的远远的。唐康觉得自己也许是有点贱骨头,但是,他的确觉得这里更像是家。

因此,这几年间,逢有大喜大悲,或者是稍有闲暇,他都会来杭州正店。不仅仅是他,这里也是许多新党、石党官员爱来的地方,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家店子的女主人与石越的渊源,很多人是因为李敦敏来的——李敦敏经常带着同僚前来聚会,而大凡有过东南为官经历的人,来过之后,都会喜欢上这里。

唐康在店门前下了马后,马上有店里的马夫来牵马照料。他是熟客了,进了店,一个小厮马上笑着迎他上了楼。他比不得李敦敏的待遇,杭州正店留了一间雅静的小院子给李敦敏,留给唐康的,却只有主楼楼上的一个清净座位。他也不挑剔,由着小厮上了茶水果子点心,一面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笑道:“这几日可曾见着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