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东风未肯入东门 第五节

汴京是流言的天堂。

石学士夫人韩氏被削去诰命,很快便引起了从爱说是非的官员内眷到四处奔走钻营的官吏的注意,然后更慢慢扩散到民间,因为没有正式公布原由,这种神秘感,反而更引起了人们猜测的兴趣。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当各种各样的猜测过多的时候,有时候真相反而成了最不可信的一种猜测,被埋没在五花八门的流言当中,人们只有在事后真相揭开时,才会拍着胸脯说:“这个我当时早就猜到了……”而对绝大多数的官员来说,在这种时候,谨慎地减少出入石府的数量,则不失为明哲之举。

不过,真正吸引官员们目光的,则是第二天在琼林苑的大宴。

枢密使文彦博告病,并且从消息灵通的人士口中,还传出这样的消息,皇帝已经下诏召有“小阎王”之称的小王将军与慕容谦将军回京,准备分别授予益州路经略使副之职,统率大军,去平定西南夷的叛乱。

那些不太熟悉王厚与慕容谦的官员,在宴会中悄悄地相互打听着二人的功绩与背景——尤其是一向不为汴京官场所熟知的慕容谦。有操守节气的官员,关心的是二人的能力能否替帝国平定西南的叛乱;一头扎进党派之争的官员,则关心二人的立场;汲汲于自己名利的官员,也要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判断这两个人是否有可能成为新贵,对自己的前途将有什么样的价值……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出于两种以上的原因,来关心着这个任命。而人们知道慕容谦与石越的关系后,有些人则不免要变得更加迷惑不解,感叹汴京的风云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慨叹帝心之难测——怎么会一面如此重地处罚石夫人,一面却准备重用慕容谦?也有一些自作聪明者,便以为这是一种御下之术;还有一些人,则更加疑心着石夫人是不是重重地得罪了什么重要的宫中嫔妃……琼林苑的花丛之中,流言便如蝴蝶一般,处处飞舞着。

而对于大辽国的驻宋使拖古烈来说,这样大规模的社交场合,亦是他收集情报的好地方。宋朝皇帝的脸色极差,在各国使臣面前只露了不到一刻钟的面,便只留下礼部尚书王珪与鸿胪寺卿李陶作陪,悄无声息地众人面前消失了。拖古烈注意到宋朝皇帝离席之时,脚步虚浮,他一向很留意宋朝皇帝的健康状态——这显然是极为重要的情报——但他知道赵顼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因此亦没有太放在心上。而且,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当皇帝离开之后,官员们才不那么拘谨,青壮派的官员们,借着酒兴,开始先行走动,不再固守于自己的席位,他们以同年、同乡、同党为特征,自然而然地分开了群落。这时候琼林苑正是花开的季节,来自天下各路军州,甚至是海外的奇花异葩,争相斗艳,自然亦会引起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的诗兴,因为这一日琼林苑全部开放给官员们与各国使者游园,更有许多的官员干脆便离席而去,三三两两结伴去苑中赏花,诗词唱和。

与萧佑丹不同,拖古烈今日的穿着打扮,与一般宋朝士大夫毫无不同,他说着一口道地的汴京话,穿梭于大宋的公卿之间,倾听着他们吟诗作赋,得心应手地品评着诗词的高下,往往以一句妙语,赢得满座赞叹。他巧妙地拉近自己与宋朝士大夫们的距离,让他们不将自己视为“外人”,然后才有机会不动声色地听他们谈论各种看似无关紧要的流言耳语,大部分的中下层的官员们对于朝廷的人事、政策,总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他们亦不以为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会是什么军国机密,觉得自己说的只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于是亦放心大胆地在拖古烈面前高谈阔论。即使一些对辽国抱有极重的敌意的官员,也不怎么排斥拖古烈——的确,要区分拖古烈与一个普通的宋朝士大夫的区别,实在是太难了,而他又是一个极能获得人们好感的人。也有人有时候会故意在拖古烈面前炫耀着宋朝的国威,比如河北某州的一个官员怎么样有才干,大宋又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拖古烈总是耐心地倾听着,偶尔不卑不亢地回答几句,即不让他们太失望,也肯不让他们太满意。而且因为他对儒家经典、汉赋唐诗,乃至宋朝的学者的著作都十分熟悉,常常巧妙地引经据典来回答,让那些存心想诘难他的人,也不能不在心里佩服他的才智与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