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四节(第6/8页)

赵顼见他这模样,终于忍禁不俊,“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一面却充满醋意的从石越怀里一把抢过淑寿,也狠狠的在淑寿脸上亲了一口。

石越这才讷讷的说道:“臣死罪、臣死罪。”

赵顼摆摆手,半开玩笑的说道:“卿的哥哥石起不是有两个儿子吗?卿过继一个过来吧。”

石越不料赵顼对他的家事知道得这么清楚,倒是吃了一惊,只是他却不愿意过继石起的儿子,便委婉拒绝道:“臣想过一段时间再说……”

赵顼笑道:“卿若现在过继过来,朕便将淑寿许给你儿子,结个亲家。若是晚了,你还有几个小舅子,王韶家还有个聪明的十三郎,只怕要被人抢走了。”

石越知道皇帝说的是韩琦的幼子和王韶的十三子王采,不由恋恋不舍的望了淑寿一眼,也半开玩笑的说道:“陛下,何不再等几年?臣还想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娶公主进门呢。”

赵顼哈哈大笑,抱着淑寿使劲亲了两口,自嘲的笑道:“朕这个公主,总算是不愁嫁了。”

石越跟着笑了一回。赵顼忽然问道:“卿有个义弟,叫唐康,是吧?”

“是。臣弟现在白水潭读书。”

“朕想帮他做个媒。”赵顼笑道。

石越一怔,笑道:“唐康何德何能,岂敢劳动天子?”

“朕想冲冲晦气。清河郡主不日将下嫁狄咏,听说卿也在给程家小姐做媒,是嫁给包拯之后吧?朕来凑个热闹,替卿的义弟,订下文彦博之孙女,卿看这门婚事,还算是门当户对吧?”

石越连忙欠身笑道:“只怕是臣弟高攀了。”

“卿一下子比文彦博矮了两辈,有什么好高攀的。”赵顼笑道,“朕准备不日召文彦博还京,再拜枢密使,正好让他带着孙女进京,两家好订婚下聘。”

石越这才知道皇帝的意思,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掌领枢密院。而且此人必须资历极高,可以统领枢密院制衡现在风头正劲的兵部,以达到枢密院和尚书省的平衡。文彦博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陛下,臣以为让文彦博掌枢密院甚当。只是如果臣与文家结亲,只怕还需要避嫌……”

“那倒不必,有王安石与吴充的先例在。”赵顼摇摇头。文彦博与石越关系非常的平凡,稍稍拉近一点距离,是有必要的。

这几日以来,桑充国都一直忙着筹办在兵器研究院事故中身亡的二十五名研究员的丧事。对于其它之事,都无心关注,谁知就在他疲惫不堪的回到家中时,忽然发现小几之上正放着一份报纸,上面日期正是当天出版的《新义报》。桑充国随意的瞟了一眼,目光便被吸引住了——那头版头条,粗黑的隶书,写着一行标题:《我们要如何慰藉英灵?》,但是真正吸引桑充国目光的,却是标题下的署名:石越!竟然是石越。

他立刻拿起报纸,细细读起来。原来却竟是石越在《新义报》上公开呼吁建立英烈祠与先贤祠,分别迎奉兵器研究院死难者牌位,并公开请求朝中大臣,不要阻碍此事。他做梦也没料想得到石越竟然有这样坚定的决心行此事,更付以此非常之法,看完这篇激昂的文章之后,桑充国竟然陷入沉思中,恍恍惚惚的想道:“难道是以前那个子明,又回来了?”

“桑郎。”一个声音唤道。

桑充国猛然一惊,回过神来,却见是王倩穿着素衫,盈盈站立在自己面前。她显然已经猜出桑充国在想些什么,只略略瞟了一眼报纸,便即浅笑道:“听说石越好容易说服皇上与政事堂,要下敕建英烈祠与先贤祠,却被门下后者驳回先贤祠的请求。昨日政事堂会议,石越又受阻于司马光,没有得到政事堂的支持。晚上就听说他夜访吕希哲与杨绘,却郁郁而归。谁料今日一早,《新义报》上就刊登了石越的署名文章,摆明了就是想借助士林清议的力量来压服杨绘与吕希哲。数年以来,倒是头一次见到石子明如此决然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