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凤阁清鸣 第六节(第6/7页)

智缘低宣佛号,他知道王安石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知道下面的情弊有多少,只得轻声解释道:“相公,这事容易明白。薛奕的船队有多大的利润,现在朝廷的武官们,没有不知道的,如果不是石越,薛奕早就被撤换。若真要建船队,要么就是朝廷精挑细选,要么便是那些在朝中有影响的官员的亲戚——若说有人想用大笔贿赂换一个提举水军事来做,贫僧是不会奇怪的。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新人,别说是如薛奕一样指挥船队,便是做个船长,也不可能。这位程施主是心高气傲骨的人,又岂能屈居人下?”

“让民间建立武装商船队,这件事情枢密院未必会同意。”赵顼一把抱起才两岁的淑寿公主,放在自己的膝上,微笑着逗弄着,一面和石越谈论国家大事。

石越站在一旁微笑着,他很喜欢这个场景,这样的赵顼,显得更加亲切。不过认为皇帝是“亲切”的,始终是一个危险的想法。若不是这里是南郊御苑,若不是这里没有别的大臣,赵顼断然不会如此显露他父爱的天性。别的臣子,要么就会规劝皇帝守着礼法;要么就会谄媚他的“仁爱”,只有石越才会微笑着,很平常的看待这种事情。

赵顼的心里,很渴望这种平常的看待。

“杭州市舶司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大宋完全可能主动参预海外贸易,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抽税。”石越轻声说着,以免惊扰了才两岁多两个月的淑寿公主。小女孩睁着黑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石越,时不时还会抽空伸出胖嘟嘟的小手,去扯赵顼的胡须,嘴里还不停的嘟喃着奇怪的音节,看得石越几乎忍俊不住,却还不敢偷笑,只能强忍着继续陈说。“从主动海外贸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好处,因此三司使曾布最热心的支持这个建议——它的好处,主要是财政上的。进行主动贸易后,朝廷每年从中间至少可以获到三百万贯的净入——几乎抵得上免税法的收入了。同时,还有别的好处,臣以为,读诗书,谈礼乐的蛮夷,更加不容易成为大宋的威胁,他们会乐于接受陛下天子的地位,向大宋朝贡,向住大宋的教化与繁荣,因此,在对外贸易的同时,应当有专门的人向各国提供九经,如果他们的贵族子弟愿意来中土学习,我们也要提供方便。”

赵顼出神地听着石越说的话,一时间竟没有注意膝上的小女孩,已经悄悄爬了下来,而且顺便把他桌子上的东西,撒得满地都是。石越依然沉浸在他的描叙当中,“陛下是天子,是代理上天治理天下万民的人,因此,教化百姓,让普天下之下所有的人都接受礼乐诗书的教化,本来就是上天赋予陛下的职责。大宋周围的国度,没有不仰慕我们中华的文明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当然,我们应当记住魏征的建议,不可以为了蛮夷而削弱中华,中华才是根本。但行有余力,则不当放弃。所有的船队,不仅仅要为朝廷带回财政的收入,也要向四夷散播天子的恩泽!”

“船队还有很多好处。”石越的心中,闪过一丝遍地的海外领土的快感。但是他立即压抑住了说出来的冲动,现在还不是时候,在初期,任何过大的风险,都可能导致整个目标的严重迟滞甚至夭折。首先,要让传统的政府慢慢的喜欢上海外贸易带来的利益,只要时间够久,这种收入就会变成一种习惯,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组织三到五只船队有其必要性,在杭州的船队,可以有一支到两支,分驻杭州与明州,主要负责对高丽与倭国的贸易……”赵顼很奇怪石越为什么坚持对日本国使用一个难听的“古称”,但是石越的这种习惯正在影响朝中的大臣,他们随波逐流的使用“倭国”的称呼,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恶意。“杭州以北,考虑到气候的原因,只设港口,不必再设船队。在泉州可以设一支,广州设一支,在雷州或者琼州设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