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中日的性教育有什么不同?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性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禁忌话题。儒家思想讲究道德伦理,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性被认为是恶之源,禁欲成了社会的主流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当时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觉得国内应该打破性压抑的局面,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1973年,周恩来明确指示,不仅教科书里要有性相关的知识,老师还要在上课过程中使用画有性器官的彩图,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跟学生们讲解;向青少年们传授性相关的卫生知识非常重要,必须让男生和女生在遗精和初潮之前就具备相关的知识。

接下来有关性教育的重大改革已经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了。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在中小学校普及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其实就是性教育。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还规定所有中小学校的性教育课程时间必须保证有18~24小时。那时,国内还出了一本《人之初》的畅销大众读物,刊名出自《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本讲述通俗性知识的杂志,还拿过好几个奖。

但由于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对那时的普通人来说,“性”还是一个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中国把性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内容,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必须保证学时,各地的教育委员会也要制作出相应的教科书。这样一来,武汉、重庆、哈尔滨等以前连相关教科书都没有的地区终于迈出了性教育普及的一大步。当时编写性教育相关的教科书有两个明确的国家指令:一是传达科学的性知识;二是尽可能延迟青少年的性行为开始年龄——这与国家当时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一般来说,中国小学阶段的性教育主要是教会孩子们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防止受到性侵犯。小学高年级的女生会开始接受一些有关月经的常识以及卫生保健的基础课程,而男生由于普遍要比女生晚一两年发育,最早的性教育一般都在初中了。到了初中,孩子们一般是十三四岁,这时学校会开始教授一些有关性器官和性行为的知识,但整体的基调还是以“避免过早的性行为”为主。高中的性教育内容进一步深入,主要内容和孩子们正在经历的第二性征对应,引导大家正确排解性冲动。

当然,中国是个大国,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的性教育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至今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性教育教科书。

下面说说日本的情况。

事实可能会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日本中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大规模普及只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日本民间对于性教育的认识有着很明显的年龄分层。现在很多30岁以上的日本男性都有一个记忆,小时候去林间学校之前班上的女生都被老师集合在体育馆干些神秘的事情,男生们只能一边等她们一边在附近踢足球——那时女生们在体育馆做的“神秘事情”正是统一接受性教育。为什么要选择在去林间学校之前对女生进行性教育呢?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引起女孩子的初潮。至于日本男生,在过去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性教育。

1987年,在日本性教育协会举行的第三次青少年性行为全国调查中,回答“在校期间接受过性教育”的中学男生占57.9%,中学女生占82.0%。在1993年举行的第四次调查中,这两个数据分别上升到了77.3%和88.7%。随后的第五次调查(1999年)中,相应的比例又上升到了84.8%和92.0%。可以看到,男、女生接受性教育的比例在同步攀升过程中差距不断缩小。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被媒体称为“性教育元年”的1992年,当时日本政府正式规定全国小学必须开展性教育相关课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艾滋病泛滥一时,日本社会陷入了艾滋病的集体恐慌,这样的时代背景促成了性教育元年的到来。以性教育元年为分水岭,在那之后的日本人大多在小学里,男女同席接受了遗精和月经等相关知识的解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