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游湖案(第2/3页)

“案是立了,可被审的是你。”

“不错。”霍老淡淡一笑,“案情急转直下,知县大人当即断言是我盗墓取走头颅,以混淆视听,图泄私愤。我仍然全无惧怕,因为我已看到那内棺外椁完全没有被人掘启过的痕损,毫无疑问,死者头颅是在下葬之前就被取走了的。这更说明凶手就在那户大富人家之内。我指出了这一切,可是……”

见霍老又把话顿住,宋慈心想,对游湖案,自己虽是头一回听说,可对打官司的事儿并不陌生,听到这儿他觉得对案事的发展,自己已基本心中有数,就又推测着问:

“如此说来,你被贬出衙门那天,那具尸首还没下葬。”

“是的。”

“那他们完全可以说,是你在被贬出衙门的当天夜里,再次潜入那户人家宅寓,盗走了头颅。”

“正是如此,我被拿到大堂,诸般大刑都用上了。那个大富人家清查棺内之物,又诬我盗走了棺内陪葬的钱财……唉,那时,我有多傻啊!”

“但你……毕竟在大刑之下清醒过来。”

“丝毫不错。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他们何以临场掘墓,依然无事一般。我也想,凶犯何以知道在尸首入葬之前就取走了头颅呢?‘检验头颅,可知端的。’这话我只对知县大人说过。此中曲折,我有些清楚了。至于新来复检的官员也与知县大人言同声,行同步,又是为何?要不是那个大富人家上上下下使转了银钱,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毋庸置疑,他们已是串通一气,要我性命来了。”

“后来呢?”童宫在旁听得攫拳叩齿,忍不住插问道。

“后来……我认了。”霍老平静地说。

“什么……你认了?”童宫又惊诧道。

“是的,我认了。不过,我只认了头一回去看验尸首顺手盗了财物,不认有第二次盗取头颅的事。”

“为什么?”

“问题已很明白,我要是不认,他们必将我拷打致死。我不能不想,如果我死了,从我的先人传下来、每代皆传一人当仵作,就将在我霍靖这一代断了,那我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我想,我不能死。

“那时,我变得聪明了。我知道,我如果认了盗取财物之罪,按神宗熙宁四年所订的《贼盗重法》:‘凡盗窃,罪当徒……’至多是被判个刺配南远恶州军牢城。而他们也知道,要叫我招出头颅藏于何处,我即便招了,也断断拿不出来。现在我已招出了盗劫,何不就以此定罪?即便要我性命,与其当堂打死在衙门,何不到发配途中下手来得无嫌……

“就这样,我认了盗劫。他们也果然以此定罪,将我先具徒流脊杖四十,接着唤文笔匠黥刺面额,又当厅取一面二十五斤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押一道牒文,发配岭南。”

“后来,你逃走了。”宋慈直视着霍老叙说中渐渐由青变红的面容,微笑着说。

霍老摸摸面额上那块发红的疤痕,也笑了笑,继续说:“大人说得不错,要真轮到我作案,倒也不算太难。那时正值大暑,赤日炎炎,往岭南去的大道上,脚踏下去,步步冒烟。我便与两个押解公人说:‘如此狂热气候,要揉些解暑药儿熬汤喝喝,要不准得热杀在路。’他们也认得一些解暑草药,便一起动手采撷起来。

“我出这个主意,因为我少时从父亲那儿认得一种名为‘蒙汉姑’的草药。这种草药十分罕见,大人要是没见过,日后我一定采来给你辨认。那时,在路上,我就是看到了这种草,便采了杂在祛暑的草药之中。当晚在一个小客栈熬了,我自然想法子没喝。而他们喝下去不久,就如同死去一般。我就摸索着取了他们的钥匙,开了枷,逃了!”

霍老说到这儿,耸耸肩,拔取葫芦盖儿,饮下几口酒,接着摸摸面额上那块疤痕,微笑着又说:“我知道,大人刚才对我诸般经历的推断,怕就是源于我这块疤痕。不错,我要是不做特别处理,那黥刺便将一辈子跟着我。好在那宗冤案不是发生在汀州,否则我还回不到老家来,此生也就遇不上大人这样的贤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