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儿圆(第2/3页)

芪儿的笔在砚上掭饱了墨,旋即虚掌实指,悬腕挥毫,在四尺丹上乍徐乍疾,从从容容落下了几排大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是芪儿少时父亲教给她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宋芪一口气书完了。宋慈举头望着女儿,目光甚是惊喜!他虽也料想芪儿的字会有长进,但不曾料及已达到眼下这般光景。

宋慈的目光从女儿惬意的脸上又移向那字。宋慈自己的字虽不入名流,但因酷好收藏,倒也精于鉴赏。他看到女儿的字,已能做到因字立形,该长即长,该宽即宽。思、肯等字,为上下结构,女儿做到了上下两部俯仰分明,承载稳定。雄、羽等字,为左右结构,能达到左右平衡,向而不逼,背而不离。人、不等独体字,笔画少,重心难以安排,也能注意点画呼应,顿挫分明。一眼览去,一纸文字虚尖不生,藏锋隐骨;争让得当,收展从容;紧而不闷,松而不散;有变化,能和谐。笔画势足力饱,圆满丰润,意连势全,神采飞动!实在难以挑剔出败迹。

“不错!很不错!”宋慈连声说着,一会儿看看字,一会儿看看女儿,一会儿又看看夫人,心中的确喜悦不尽。

“父亲,”宋芪忽然记起一事,“你从前买的轴帖,有一幅字受人骗了。”说罢就要到她带来的那箱轴帖中去找。

“你是说那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宋慈立刻明白女儿学到这步境地,已是个能够识别粗劣的人。

“那绝不是米芾临摹的。”

“我知道。”

“那你为何买来?”

“怎说呢?”

“你说啊!”

宋慈看着女儿好奇的目光,怎能不说呢!

“那是在京都翰林画院的书画肆门外买的。那日,你刘叔也在场,我和你刘叔从书画肆一出门,就被一个兜售字画的人拦住了。”

“兜售字画的人?”

“对!偌大的京都,什么样的人都有。那人竟然对我和你刘叔神秘地说,他已注意我们许久,晓得我们是要真货的,而他那儿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乃是天下第一行书,说罢还真亮出了囊中的轴帖。”

芪儿扬眉笑了:“《兰亭集序》真迹早随唐太宗葬入陵墓了。”

“所以,我和你刘叔没有搭理。可是那人又紧走几步赶上说,那是大书家米芾临摹的,还说米芾极善临摹,可以乱真,你们读书人怎不晓得呢?”

“这人真有意思。”芪儿又笑道,“米芾的临摹真迹何须这样唤卖呢?”

“是的。我们仍不理会,继续走。可那人又跑到前头,唰的一声抖开轴帖。我们只得停了步。那帖子,乍地一看,还真是王羲之字形,凡二十八行、三百三十四字,有重者皆勾别体,帖子左下角还真有‘襄阳漫士’字样。”

“唉!”芪儿叹息道,“其实只要细细一看,它太完整了,并非燥润相杂,浓淡有致,也没有重毫叠墨的字迹,太工匠了,怎么会是出于大书家米芾之手呢!”

宋慈看着女儿不无遗憾的眼睛,也笑了:“芪儿,你以为父亲刚才说的‘知道’,是在受骗之后才知道,是吗?”

“嗯。”芪儿点头。

“不,我们当时就看出来了。那人见我们还真识货,卷起轴儿就走,是我把他叫住了。”

“为什么?”

“多年来,我一直想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却没有得到,眼下这轴帖子虽是赝品,也还有些样子。那人见我们真要买,知道没有好价,想溜,被你刘叔一把拿住,吓了他一下,他只得随便要点纸墨费。我们就这样买下了。”

黄昏悄悄地降临。整个下午,仿佛眨眼间就过去了。宋慈又对女儿讲了京都翰林画院书画肆内的繁盛景象,女儿听得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