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宋的王法(第2/2页)

走到建宁府衙门外官道,前面传来一阵车马之声,只见十余匹马拉着数辆空车而来。昨日黄昏,曾下过一场暴雨,路上还积有水洼。车轮碾过水洼,卷起的水花溅到不及避开的宋慈与童宫身上。童宫望着前去的车骑忽脱口道:“那是梁锷!”

“梁锷?”宋慈回头看时,车骑已远去。

梁锷是建阳县巡捕都头,此时突然从建宁府行衙出来,宋慈二人都不免在心中结了个疙瘩。

这梁锷原本建阳西路马伏乡富户子弟,生得虎体猿臂,鬈发虬须,圆眼突睛,自幼酷好舞刀弄棒,长大仍无意于田亩粮钱,终日只是打熬筋骨,练得一身好武艺。二十岁上,他就在乡里收徒授武,后因与人争斗,他将那人打翻了,倒提起来,猛一发劲,裂了那人下腹,吃了人命官司。这案子恰撞在刚来接任建阳知县的舒庚适手上。梁锷家中也上上下下四处奔走,破费了许多钱财,这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时,舒庚适看中梁锷的武艺,有意让柴万隆家中的田槐、田榉两兄弟来与梁锷过招。那田氏兄弟已是江湖上颇有名气的高手,结果二人一起上去才与梁锷交了个平手。舒庚适大喜,知道自己衙门里也要有个这样的人当差,对地方的豪强恶霸也有个震慑,便让梁锷当了本县尉司的巡捕都头。梁锷很感激,加之这动刀动枪打熬筋骨的差使,正合梁锷心意,也就十二分卖力。梁锷突然出现在这儿,是奉建阳知县舒庚适之命,将本县替建宁府董大人催收的私租,专程督送到建宁府来。

建宁府董大人原本建阳马伏村人氏,看到舒知县为他催收的私租,不仅有粮、银、钱币,还有各种民居财物,便知道今年舒知县为他收租是格外费了心力的,对舒知县自然十分赞赏。这些官场中司空见惯的事,宋慈尚不知道。即便知道又怎样呢?他仍然会以为有大宋的王法在,民间冤屈岂能无处可申。现在望着远去的车骑,宋慈道:“不必理会,走!”

二人来到府衙前,宋慈上去叩开大门,说明身份,呈上状子并一封写给知府大人的信。门吏听说是建阳县新科进士来访,立刻满脸笑容,拱手作揖,口称:“宋大人请稍候!”旋即转身入内去禀报。

建宁府董大人正在后院与一侍妾对弈。府内虞候进来呈上一封信札和状子:“启禀大人,这是建阳进士宋慈写给大人的信,还有他替人呈递的状子。”

董大人仍看着棋盘,良久才问:“状告何人?”

“建阳乡绅柴万隆。”

又过了些时,董大人在棋盘压下一子,再问:“为何不告到建阳县舒大人那里去?”

虞候说:“此案把建阳县舒大人也告进去了。”

“嗯?”董大人这才转过头来,接了信拆阅。看完,淡淡一笑,搁在案上,又取状子展开略略一看,忽然说:“取笔!”

虞候端来文房四宝,董大人接笔就在状子上批了几行字,随后将状子递还虞候,又全神下他的棋去了。

这时候,宋慈与童宫尚在知府门外一棵大香樟下等候回音。毕竟深秋时节,秋风摇曳着府门外这棵香樟,正有落叶萧萧。二人方才一路紧走而来,都出了些微汗,在这儿干等了半天,身上不由得凉飕飕的。

“吱呀”一声,府门终于开了,门吏探出头来,宋慈二人连忙迎上。

“你们回去罢。”门吏方才的笑容不见了。

“怎么?”宋慈问。

“你们的状子,大人已批转建阳知县审理。”

“什么?”宋慈难以置信。

“你们的状子,大人已批转建阳知县审理,会派人专程送去,你们回去吧!”

“砰!”一记关门声,宋慈的心也被重重一击。再看那门,已合上,只有两个口系圆环的怪兽虎视眈眈。宋慈转头看童宫,童宫的目光也正望着他,那目光是渴求,是失望?宋慈一辈子也忘不了那目光。建宁府之行,宋慈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连知府的大门都未进,就被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