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弟弟妹妹们(第2/3页)

所以这次陈德兴对弟妹们也非常大方,每人都能得到价值超过五千贯的财物。预备了八十份赏赐总共开销了四十万贯,不是小钱,但还没有到让陈德兴皱眉头的地步。

可是当这位陈大圣人下了“神洲”号,看见黑压压一片的弟妹和小妈时,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虽然印度没有计划生育,但是也不能这么个生法啊!加上自己和陈德芳,这就是六十五个孩子了,如果再算上没有成活的,妥妥过百啊!这也太能生养了吧?

生那么多,他养得……啊,养当然养得起了。陈德兴瞟了眼身着龙袍,得意洋洋的老爹陈淮清。这位爷现在的收入可比自己还多!

他的天竺大英国拥有富的流油的孟加拉和恒河流域,治下的首陀罗和达特利起码有三千万。这块地盘不仅农业发达,而且还有不亚于大明江南的手工业。这里可是当今世界棉纱生产的中心,还盛产香料远销大明和欧罗巴,而且这里的冶金业也相当发达(印度是乌兹钢的产地),现在已经能打造出防御力不亚于南芬钢甲的熟铁渗碳甲了。

根据大明陆军参谋部和暗探局的调查,英王国在天道六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4000万贯。这个数字随着英王国各级政权的相继建立和统治的稳定,预计在天道八年还能增加一倍达到8000万贯!

而且英王国的体制和大明帝国还不一样,这里可没有贵族民主和咨议会,只有英王独裁政治!所以英王陈淮清一年能往口袋里装多少根本没有人可以过问。根据大明方面的评估,光是从英王国的财政盘子里,陈淮清去年就捞了约800万贯!另外,陈德芳还把德里城的商税全都装到自己口袋里面了,去年也捞了不下100万贯……

此外,这对父子还在征服孟加拉和恒河流域的过程中大捞特捞。原本属于伊斯兰教徒的土地,现在有一多半归了陈淮清和陈德芳。两个人妥妥就是全世界第一号和第二号大地主!这些土地一年的地租,恐怕也有数百万贯了。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对父子,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这几年在天竺发财的还不止陈淮清和陈德芳,跟着他们的几万汉人现在都摇身一变成了特等婆罗门,谁家没有几千亩水浇地,没有几所大宅子,没有成群的仆役?

和他们一比,大明的士爵,南番诸国那些不讲理的国人,还有人人带枪的北明洲自治城市公民,都成穷光蛋了。

“臣,吉大公陈德闻,拜见大明圣人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是的引见仪式,在河边府城堡内一座新落成的宫殿内举行。这座宫殿是陈淮清在河边的行宫,占地面积并不大,但是修建的非常华丽,完全是中式风格,是照着临安北内德寿宫的样子建造的。

现在被一个黑太监领着走到陈德兴的御座前面跪拜行礼的是个十二三岁大的男孩,年纪不大,个头却已经生得又高又壮了。这位陈德闻的娘亲陈德兴很早就认识。她是陈淮清早年从临安瓦子巷买回家的,并不是青楼里的红行首,而是个演女相扑的好手。怪不得能生出这样高大的儿子。

“好!德闻弟,起来吧。”陈德兴一伸手,从身边的杨婆儿手里接过一份赏单,不过没有交给弟弟,而是饶有兴趣地问:“德闻,你是吉大公?是吉大港的大公?”

这是有区别的,大公可是一国之君!

陈德闻站起身,垂手落肩的站在陈德兴对面,恭谨地回答:“回禀圣人,臣是吉大公,公府就在吉大府城,但并不是大公而是国公。”

“哦,是国公?”陈德兴皱皱眉,看着坐在旁边一个绣墩上的陈淮清。他知道,天竺英王国的国公和大明的国公不是一回事儿。

大明国公的待遇和特权都有限,除了固定的几千贯的年金,就是一万亩的田庄,而且还不是免税的。如果英王国的国公也是这样,陈德芳就不会那么大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