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谁先得手

午时将近,风和日丽,气温也不算高,是个两军决战的好时候。八国联军在确定对手不会出寨交战之后,开始缓缓向前推进。二十一个步兵方阵,分列成了三排,仿佛一大片移动到长枪从林,徐徐向前,除了整齐的脚步声,整个战场上仿佛再也没有别的响声发出。

“其徐如林……”

伯颜站在望楼之上,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脱口而出就是《孙子兵法》上的话。

德里苏丹国大军的营寨是背靠亚穆纳河扎下的,一河之隔就是德里城高大的城墙。营寨和德里城之间有浮桥相连,一旦交战不利,大军随时能退回德里固守。营寨扎成了狭长的形状,好像一道屏障,摆在德里城东北。营寨是在伯颜的指导下修起来的,并不是木头寨墙,而是由两道低矮的夯土胸墙构成,夯土胸墙之中还有一个个修成了半圆形的炮垒。在外面一道胸墙之外,则是深达两丈,宽三丈的壕沟,还引来了亚穆纳河的水。

德里新军的弓箭手和火枪手,则在第一道夯土胸墙后严阵以待。大炮也都架了起来,填装上了实心弹,将炮口对准了如林而进的八国联军。

德里新军使用的也是复合弓,和波斯中亚使用的型号类似,在八国步兵未至之前,已经射了一排出去,箭簇斜斜插在地上,组成了一道层次分别的白线。这就是步弓的有效射程。蒙古人提供的火绳枪就是在欧洲战场上缴获的天道二年式,有效射程比德里军的复合弓要大,不过伯颜还是建议印度新军将火绳枪的开火距离和复合弓统一,都在七十步左右。

在德里军营寨的第二道胸墙后布置的则是狼牙棒和钉头锤,就一如当初蒙古人在同明军作战时那样——对付浑身上下都被钢甲保护起来的敌人,弯刀基本上没有用,狼牙棒和钉头锤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各级带队的军官,手心里还是攥着一把冷汗,死死的看着八国联军的大队缓缓逼近己方大炮的射程以内。

说是八国联军,其实上阵的就是英、宋、吕、苏四国军队,而且大英水军的黑人武士也没有上战场。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步兵,陈德芳带他们前来不过是为了壮一壮声势而已。现在这些黑人和三佛齐、拉达克、古格还有萨迦派法国的军队一块儿守着营寨。

所以摆在战场上的,就是二十一个步兵旅和一个属于英军的炮兵旅。另外,联军还有两个轻骑兵旅,都是史天泽的军队,都是无甲的轻骑兵,不能用于冲阵,因而就被部署在战场后方待命,也没有参加作战。

当联军大阵逼近德里军营寨两里半开外的时候,策马走在二十一个步兵方阵之后的陈德芳突然高高举起自己的马鞭,大声下令:“停步!”

就听见一阵短促的沉闷号声响起。所有的步兵方阵突然间就停止了前进,令行禁止,仿佛一人!

陈德芳满意地点点头,就冲着这份严整,这里的二十一个步兵旅就已经是不亚于大明陆军的精锐了。

“就按操典接战吧,先炮击,再步兵冲锋。”

陈德芳仿佛是宋朝的所谓“阃臣”,书生掌兵,以文御武。具体的作战当然有参谋和下面的军官负责,英宋苏吕四军的许多高级军官都在大明陆军军校里面进修过,而且还开了随营军校,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随营军校出来的。

利用军官学校批量培养标准化的军官,其实也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军事变革。这让朝廷或是文官政府可以轻易掌握大量的军官资源。如果再配合上滑膛枪、线膛枪、青铜炮这样容易标准化生产,容易被士兵掌握,但是威力却比以往需要长期训练才能用好的冷兵器更加强大的武器,就能让文官政府掌握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了。

炮兵阵地上,三个炮团的108门3寸青铜大炮和一个攻城炮兵营的12门8寸臼炮已经前后梯次布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