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第2/4页)

[83]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民主。戈尔巴乔夫开始否认存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但又在苏联第一届人代会上设立了以雅科夫列夫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1989年12月雅科夫列夫作为苏共中央国际政策问题委员会主席在第二届苏联人代会上做了“关于对1939年缔结苏德互不侵犯(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时的情况和法律后果的总结报告”,这是苏联第一次承认苏德条约还有瓜分东欧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秘密附加协定,人代会就此做出决议:“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谴责1939年8月23日签订《秘密补充议定书》的事实以及与德国签订的其他秘密协议。大会认定秘密协议自签订之时起在法律上无效,不具有约束力。这些议定书并不能为苏联同第三国的相互关系构建新的法律基础,但却被斯大林和他周围的人用来向其他国家提出最后通牒或施加压力,以破坏对它们的法律义务。”[84]这样一个决议,证明了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不合法,无异于鼓励波罗的海三国从苏联分离出去。1989年12月20日立陶宛共产党二十大宣布该党脱离苏共而独立。

1990年1月立陶宛共产党决定脱离苏共而召开非常中央全会,1月11日,戈尔巴乔夫偕夫人到立陶宛,同各方人士进行接触,劝说他们留在联盟内,“分离会损害各族人民的利益。独立自主、重新划分权限、非集中化都是对的。但是要保留合作和相互配合。批评联邦制没有意义,这一制度在我国从来没有过,我们至今一直生活在单一制的国家中。让我们先在现在的联邦制中生活吧,以后再确定去向。我们可借鉴世界联邦制国家的正面经验”。[85]但这是无法完成的使命。“无论结局如何,失败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1990年1月,亚佐夫以军人的方式一语道破其中的实质:‘要是有一个共和国分离出去,戈尔巴乔夫就会完蛋,可他要是使用武力加以制止呢,那同样也会完蛋’”。[86]戈尔巴乔夫的劝说没起作用,他离开立陶宛时明白,立陶宛人决心独立了。

1990年3月,在立陶宛举行的最高苏维埃选举中,维尔纽斯国立音乐学院兰茨贝基斯教授领导的民族主义运动“萨尤季斯”获胜,兰茨贝基斯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主席,在他的提议下,立陶宛议会于1990年3月11日通过了《关于恢复立陶宛独立地位的宣言》,据此,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立陶宛共和国,苏联宪法在共和国内失效,立陶宛还把在立陶宛的所有企业收归共和国所有。

在立陶宛议会通过立陶宛独立决议前,苏共已经意识到重新当选的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将通过建立独立自主的立陶宛国家的决议,为此,吉连科、梅德韦杰夫、马斯柳科夫、拉祖莫夫斯基[87]于1990年3月5日就采取紧急措施反对立陶宛脱离苏联给苏共中央提交报告,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3月6日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反对立陶宛脱离苏联的决定,提出的措施主要有:①在《消息报》上发表有关立陶宛分立主义势力的打算和决定脱离苏联可能产生的经济及别的后果的材料。②通过苏联最高苏维埃就立陶宛打算脱离苏联问题发表的声明。③(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日程被确定的当天)通过并公布在苏联部长会议关于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苏联公民及联盟所属的组织)的利益的声明,即由于即将通过成立独立自主的立陶宛国家的决议,苏联政府打算在立陶宛内实施的措施。④审议关于保护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财产措施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⑤审议关于在苏联人民代表第三次紧急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在“各加盟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程序的苏联法律”通过前,暂停执行苏联宪法第72条的建议问题。⑥组织一系列大众新闻媒体的活动(举办中央电视台的“圆桌会议”并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按专门的计划),总题目是:匆忙通过这个共和国退出苏联的分立主义的决议将给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居民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带来的消极后果。⑦补充审议在通过立陶宛退出苏联的决议的条件下,围绕苏联共产党立陶宛临时中央委员会(拥护苏共纲领派)可能复杂化的政治局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