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第2/7页)

[16]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政治制度的危机,而是由于没有充分贯彻社会主义的原则,由于背离甚至歪曲了社会主义是为人服务这一原则造成的,社会主义是能够通过改革自我完善的。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986年3月6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列举党的“加速战略”的目标和内容时,就包含了政治民主方面的内容,“争取加速,就是说要加强民主,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扩大党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开性,为发挥每个劳动者和每个集体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开辟广阔的天地”。[17]戈尔巴乔夫主观上希望通过扩大民主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在1987年苏共中央1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8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的“障碍机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他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人民自治,是克服障碍机制的主要手段。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的含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地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揭示我们的制度的各个决定性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18]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看成是需要全民参加和推动的事业,希望全民都参加进来,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主人,他强调:“民主的实质就在于劳动者掌权,是实现劳动者的广泛的政治与劳动权利的形式,是他们关心改革并实际参与改革的形式”,并提出:“苏联社会的进一步民主化成了党的紧迫任务。……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政治制度的所有潜力,用深刻的民主内容来充实党、苏维埃、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和劳动集体的工作,使社会机体的所有细胞充满新的生命力。”[19]

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是在社会主义范围内进行的,不是抛弃社会主义,改革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新的面貌、消除对社会主义的歪曲,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主义,因此,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改革开始时,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公式是: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戈尔巴乔夫认为,“有关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要根据历史经验和客观条件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比资本主义更强有力的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如何最有效地把计划领导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社会实践过去和现在都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这一问题的意义正在不可估量地增长”。[20]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劳动人民主人翁的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社会主义要具有“人的面貌”。

戈尔巴乔夫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改革的主要标准是,全面充实人权,提高苏联人的社会积极性”。“改革的核心是让人作为主角回到政治进程中去,回到经济中去,回到社会精神领域的发展中去。把业已开始的为克服使人失去生产资料、失去权利、失去文化的变革工作继续下去并进行到底”。[21]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的基础是民主化,改革的重心是使全部社会生活的广泛的民主化,也就是让民众参与到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来,“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