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第4/7页)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是构成人类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产、社会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政治负责维持社会秩序和进行管理,社会文化是社会文明和社会精神的体现。这三大部分虽互有联系、互相影响,但各有分工,不能相互代替。社会文化既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会影响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发展与变化,而且往往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与变化的先导。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尤其具有自己的特殊作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标志是人的解放和社会的文明。人的解放是社会文明的基础,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73]高尔基有一经典名言:“文学就是人学”。文学的主要效应就在于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学遵循的是美的思维,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文学家以不同的视角解剖社会,剖析人的不同追求、不同性格、各种感情纠葛以及人的生、长、婚、嫁、病、死等生命的进程,而且分析和表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历史的关系,促使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地位。文学是社会的解剖刀,是社会的警世钟,是社会的名医良药。文学通过提高人的自觉性来协调人们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不断走向文明。文学对人的解放和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苏联共产党重要的历史教训就是混淆了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三者的关系,把社会政治置于其他两者之上,从而也曲解了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特殊作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抓住了马克思“暴力革命”的理论,把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根本问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但是,布尔什维克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经验,把暴力、政权绝对化,把维护政权的政治看作最高原则,处处从政治着眼。在生产和经济建设问题上从政治出发,违反经济生活的客观法则,而且动不动就使用暴力,伤害了劳动人民的基本利益,造成许多严重而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对待文学问题上,忽视了它的独立存在的特性,把文学作为政权的“齿轮和螺丝钉”,忽视了文学的历史继承性,曲解了文学对人和社会的特殊作用。到了斯大林时期,把文学完全作为政治的附属品,“罢黜百家”,自我独尊,为作家规定统一的审美思想和写作方法,对作家实行政治高压政策,甚至不惜用暴力镇压作家,不仅使文学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而且也延误了人的解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斯大林之后,文学家掀起了文学的“解冻”运动,斯大林的继承者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斯大林的思想理论。这是苏联没有经过改革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沉痛教训!


[1] 恩格斯:《致康·施密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04页。

[2] 符·阿格诺索夫主编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近年俄罗斯出版的比较好的文学史,其中评介了从白银时代到苏联时代的主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中译本由凌建侯等翻译,白春仁教授校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处高尔基等的话引自这本书。本文对一些作家及作品的评论也参考了此书。

[3] B.科瓦廖夫:《苏联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