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第3/3页)

[83]

毛泽东在13日22时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把中国再次决定出兵的安排和要求讲得更清楚:第一,中国军队入朝后,“可以专打伪军”,建立根据地,以振奋士气,待苏联志愿空军和武器装备到达后,再打击美军;第二,争取用租借办法解决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问题;第三,务必要求苏联在两个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并掩护京、津、沈、沪、宁、青等地。[84]14日3时,毛泽东再次发电叮嘱周恩来: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月内苏联是否确实能派出前线的志愿空军及后方各大城市的掩护空军;武器装备是否可以用租借办法解决。[85]14日21时,毛泽东电告周恩来,已决定10月19日出动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共26万人入朝,并要他立即通知斯大林。[86]鉴于平壤告急,10月15日凌晨毛泽东又决定志愿军提前出动,即17日和18日分别出动一个军,10天左右全军渡江完毕。[87]毛泽东最后的决心已下定,并一再指出,这里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苏联空军的出动。中国人的立场和要求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明确表态了。

此时周恩来已返回莫斯科,并于14日致函斯大林,转告了毛泽东的意见,还特别提到了“苏联志愿空军”与中国志愿军在作战时的指挥关系问题。[88]莫洛托夫大概是没有弄清斯大林的实际意图,便笼统地答应苏联可以先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歼击机掩护中国军队。当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除参加朝鲜作战外“可否加派掩护空军驻扎于中国近海各大城市”以及苏联空军与中国志愿军的“指挥关系应如何解决”等问题时,斯大林却明确表示,苏联空军即使出动也只能到鸭绿江边,不能配合志愿军入朝作战。[89]这不啻往中国领导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毛泽东17日急电彭德怀、高岗进京议事,并将出兵日期推迟。经过18日会议的讨论,中国决定,仍于19日出兵朝鲜。[90]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就算打不过美国也要打,他总是欠我们一笔账,我们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再打。[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