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两难抉择:以色列建国及其对犹委会的致命影响(第2/7页)

[67]工程师罗加切夫斯基、达维德·德拉贡斯基上校等人向犹委会建议组编一个犹太师,派赴巴勒斯坦去反抗阿拉伯人的强霸势力。[68]

苏联犹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时也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从列宁格勒到敖德萨,从利沃夫到西伯利亚,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僻的乡村,从身居高位的官员到普通百姓,从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到普通群众,从犹太复国主义者到非犹太复国主义者,几乎所有的苏联犹太人都表现出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感。许多人不仅把以色列视为自己的祖国,对苏联的民族政策表示不满,甚至直接要求移民以色列。乌克兰文尼察州日梅林卡市的500多位犹太人联名致函《真理报》编辑部说,“今天我们听到了一个盼望已久的激动人心的消息——新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建立了。我们现在将接受我们自己国家的权利,因为我们流落在世界各地受难的兄弟们仅仅因为是犹太人而遭驱散、压迫、蔑视。”他们郑重请求苏联政府能够批准该镇所有的犹太居民移民以色列,以便“回到我们在以色列的祖国”。[69]不仅如此,犹太复国主义者还在一些城市举行了群众性的游行示威。1948年6月,莫斯科犹太圣咏会堂组织了有上万人参加的隆重的礼拜仪式,会堂内外挤满了祈祷者,悬挂的标语上写着:“犹太人民还活着”,“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塔什干、切尔诺维茨和其他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礼拜活动。[70]

苏联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狂热态度一下子把犹委会推向了潮头浪尖,并且迫使犹委会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选择:到底是代表犹太同胞与政府进行交涉?还是屈从于政府的旨意明哲保身?犹委会领导人虽然在私下里和苏联犹太人一样感到兴奋,他们“对以色列的正面肯定态度是毋庸置疑的。”[71]但是,由于没有收到苏联政府的明确指示,所以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事实上,自从1948年1月米霍埃尔斯被暗杀后,犹委会就一直处于阴影笼罩之下,噤若寒蝉。费费尔、犹委会代理责任书记海菲茨等领导人除了把苏联犹太人的反应和要求呈报给上级部门,等待上级的指示之外,不敢自作主张采取任何行动。1948年5月18日,中央对外政策部接到海菲茨有关苏联犹太人要求支援以色列的报告后,在当天就做出批复,“苏联公民应当向苏维埃各级机关提出此类申请。”[72]换而言之,这就等于剥夺了犹委会受理此类申请的权力。犹委会从此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苏联政府支持以色列建国本来就是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所以,它既不希望国内犹太人因此增加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更不希望犹委会与以色列联系过密,甚至成为苏联犹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代言人。根据现有资料来看,苏联政府当时分派给犹委会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帮助政府收集有关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情报。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委会就开始给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外交部按月提供相关情报。以色列刚一建立,它就提交了以色列临时政府成员的个人传记和有关阿以军事力量的报告。不论是国外犹太友人的来信,还是与国外犹太组织代表的会晤,只要是涉及以色列的有价值的情报,犹委会领导人都会向上级部门汇报。就在犹委会被查封的前5天,它还提交了最后一份关于“美国在以色列内部的经济和政治渗透”的报告。事实上,犹委会给苏联当局提供最多、最重要的情报还是有关苏联犹太人对以色列建国的反应。根据联共(布)中央对外政策部副部长巴拉诺夫的要求,海菲茨把所有打电话、来信或者亲自来到犹委会对以色列表示支持的人的姓名、职业、单位和住址都进行了详细登记,然后上报给中央委员会。从5月17日到31日,他至少汇报过3次,许多苏联犹太人给犹委会的呼吁和信件都被直接拷贝交给巴拉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