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联合委员会与苏联对托管政策的坚定立场(第2/5页)

联合委员会预备会议:苏联主张政治问题先行

根据莫斯科协定内容,美苏商议决定召开美苏联合委员会,以帮助朝鲜组建临时政府。美苏联合委员会分为三个阶段,即:1946年1月16日至2月6日的预备会议,1946年3月20日召开至5月9日苏联代表团撤离的第一次会议,以及1947年5月21日至10月18日重开的第二次会议。

美苏联合委员会预备会议作为讨论包括会议意向、会议日程等相关基础性问题的准备会议,引起朝鲜人的极大关注。1月16日,美苏代表团在汉城举行会谈,会议进行了三周,到2月6日,共举行15次正式会谈。

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即指示参加预备会议的美国代表团:不要讨论政治问题,将会谈主题局限在经济、行政方面的问题。[75]因为美国预计一旦南北朝鲜间经济—行政性的永久合作体制建立,那么在美苏联合委员会统治下的南北民政统合就会很快形成。[76]为此,美国出于其机能主义原则,试探性地提出了几大议题:由满洲通过北朝鲜向南朝鲜输送煤及农产品、建立单一财政体制、南北朝鲜商业机构间的通信等问题,美国分析苏联是不会加以讨论的。[77]苏联代表团接受了美国的提议,但主张把讨论仅局限于电力的输送,货物与设备的交流,以及铁路与公路的交通等生活方面的紧迫问题。苏联代表团的立场是:政治问题先行,政治问题不解决就只能继续维持日本投降后的二元体制,换言之,在未解决政治问题前,苏联希望保留两个地区,只是使它们能协调行动。这与美国代表团积极开放三八线,使南北的交通、公共设施联合,从而使半岛成为经济—行政统一的单位的立场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预备会议中,美苏双方仅试探了对方的立场,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78]

1946年2月6日发表的共同声明中,仅仅确立了美苏各5人组成美苏联合委员会,委员会本部设在汉城,委员会也将访问平壤及其他地方,与南北朝鲜的政党、民主团体及社会团体相合作。苏联代表团于2月7日返回平壤。苏联方面在总结此次会晤成果时认为:双方就恢复铁路和公路交通、国内各海港之间的近海运输、邮政通讯以及广播清晰度和无线电波的分配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还就朝鲜公民从一个地区调往另一个地区达成了调动准则,不过后来苏联方面单方面限制了被准许调动对象的范围。至于朝鲜人预料的这次会议关于沿“三八线”确定国界的决议将会被取消,未能实现。甚至会晤时就恢复两个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问题所达成的一致意见,也因为没有准许商品交换和人员流动而成为一纸空文。[79]

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苏联强调委员会协商对象必须支持莫斯科协定

3月20日,美苏联合委员会的正式开幕仪式在汉城的德寿宫举行。美方首席代表是阿诺德将军,苏方的首席代表是什特科夫将军。美苏代表团讨论了同朝鲜各民主组织咨商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等问题。美苏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共举行了24次会谈,没有结论,5月8日,会议宣布无限期休会。

3月20日,什特科夫在演说中将苏联立场具体化:他指出临时政府必须建立在那些支持莫斯科协定的民主政党及社会团体的基础上,他希望将会有一个对苏联友好的政府出现,“以使它将来不至于成为进攻苏联的据点”。[80]换言之,苏联代表要求建立一个有利于共产主义及其利益的朝鲜政府。而美国方面则强调在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问题上,美国代表不希望有某一派或某一翼的人来组成政府,而希望看到一个符合大多数人民愿望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