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对朝鲜托管政策的确立与苏联占领北朝鲜(第2/6页)

[25]

苏联第25集团军进入朝鲜后,进展迅速。8月19日进驻平壤,8月23日越过三八线南下到达开城。8月24日,苏联空降兵在咸兴和平壤登陆。登陆之后,部队马上开始接受这些城市中的日本驻军的投降。同时苏军地面部队继续向南推进,解除日本军队、宪兵队和警察的武装。8月底,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全境得到解放。[26]当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27]9月8日,美第24军在仁川登陆,随后不久,军长霍奇中将即接受了三八线以南的日本部队的投降。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朝鲜半岛形成美苏分区占领的格局。

美国提出三八线的原因,杜鲁门的解释是“日本战争机构的突然崩溃,在朝鲜造成了真空局面,我们提出三八线,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我们在那里没有军队,没有可供我们部队在这个半岛的南半部好几个地方登陆的船只。美国国务院极力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本部队应由美国受降,但是我们要是以必要的速度把军队运送到朝鲜北部,那就无法保证我们在日本抢先登陆,鉴于斯大林已经同意共同托管的主张,我们希望把这个国家划分为两部分只是为了便于接受美国投降,随后再使整个半岛受到共同的管制。”[28]

如果说美国仓促提出的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是出于限制苏联在朝鲜半岛扩大势力范围的政治考虑,那么斯大林痛快地接受三八线的方案,却令美国人惊诧不已。苏联的举措固然表示了一种继续谋求与同盟国合作的态度,但更重要的原因确如沈志华教授所说:斯大林的目的在于用出让对朝鲜南部的占领来换取苏联对日本本土的占领权。[29]

苏联对北朝鲜的占领政策

苏联自8月10日进入朝鲜境内后,在逐步清除日本殖民势力的同时,着手恢复城市秩序及企业和机关的工作,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对北朝鲜的占领政策。

直到9月20日,斯大林和安东诺夫给执行占领任务的第25集团军发去密电,苏联才算有了一个比较确定的对朝占领政策:“1.不要在北朝鲜领土上建立苏联政府的委员会和其他机构;2.帮助北朝鲜在广泛联合各抗日民主政党和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府;3.不要干涉在被红军占领的朝鲜各地区建立抗日民主团体和政党,并在他们的工作中向他们提供帮助。4.向当地居民解释清楚:红军进入北朝鲜,目的是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而不是为了在朝鲜实施苏联的制度,也不是为了获取朝鲜的领土。”[30]斯大林的这个指令非常清楚地表明,苏联并不要对朝鲜实行长期占领,该指令成为驻北朝鲜苏军指挥部活动的原则基础。

为根除北朝鲜日本殖民势力[31]的影响,帮助北朝鲜建立民主政府,苏联从一开始就通过朝鲜人来管理地方政府,1945年8月25日,“朝鲜人民执行委员会”成立。在苏联军队占领北朝鲜的头几个月中,各级人民委员会被赋予很大权力,提出诸如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等计划。“各级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大多精力充沛、有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热情,但他们没有从事行政工作的经历、缺少领导经验,还不能找到解决朝鲜面临重要问题的有效方法。”[32]

为了解决朝鲜人行政能力欠缺的问题,第25集团军司令奇斯佳科夫向时任滨海军区司令的梅列茨科夫元帅提出建议,建立一个特别机构来负责内政事务,奇斯佳科夫认为:“我们对朝鲜民众的生活状况知晓越多,沉重感就越强烈。我们为可怕的贫穷、无安身之所、文盲众多和瘟疫不断所震惊。经过对朝鲜现状的研究,我们认为解决这项民事任务远比行军打仗困难得多,国家生活建设需要时间和有经验的领导者。我和我的同事毕生从戎,对处理这些问题并无准备。应当创建支持朝鲜人民的专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