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苏联禁止捷参加马歇尔计划(第4/7页)

[104]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之所以能够通过参加会议的决定在于,以马萨里克为首的非共产党部长打了个时间差,他们担心捷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第二天)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参加会议的问题出现变故,而实际情况的确如此。

当天,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驻英法大使就向英法政府转交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接受邀请参加巴黎会议的照会,任命捷驻法国大使诺塞克为会议代表。至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立场,在收到自己代表关于马歇尔计划更为详细的情报,以及在得到作为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前提条件的纲领后再决定。[105]

根据档案文献来看,大概是斯大林对东欧参加巴黎会议并破坏会议的策略是否可行有所担心,7月7日凌晨,莫斯科急电驻东欧各国和芬兰大使,向所在国共产党领导人转告如下指示:“苏共中央政治局建议他们在7月10日以前不要对英国、法国做出任何回答,因为有些国家中的朋友鉴于苏联不打算出席而反对参加7月12日召开的会议。”[106]鉴于7月7日捷政府已经召开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问题,因此,很可能博德罗夫收到电报后没有及时地转告哥特瓦尔德。

7月7日,莫斯科对东欧国家参加巴黎会议——特别是因为苏联不在场——时是否能抵御住美援的诱惑愈加担心。当天晚上,斯大林又急电驻上述国家大使立即转交联共(布)中央建议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电报,电报中说:“苏联政府得到的有关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性质的材料证实了两个新情况。首先,会议组织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打算对他们那个不尊重小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作出什么修改。其次,会议组织者们实际上试图以制定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为幌子建立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鉴于这两种情况,联共(布)中央撤销7月5日发出的电文,并且建议拒绝参加会议,亦即不要向会议派出代表团。各国可自己斟酌提出拒绝与会的理由。”[107]

然而,克里姆林宫在7月4~7日犹豫不决的态度使局势复杂化了。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芬兰政府接受了这一指示,但在布拉格遇到了困难。当苏联驻捷临时代办博德罗夫于7月8日拜见哥特瓦尔德,递交电报时,哥特瓦尔德说,现在已经不可能改变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了,因为“政府不会支持我们(共产党)”。[108]

以上事实表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非是未经苏联同意就擅自决定参加巴黎会议,问题的根源在于苏联领导层在东欧各国出席巴黎会议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而这一点,正好被捷政府非共产党部长抓住了时机,成功地促使政府通过了接受英法邀请出席巴黎会议的决定。7月6日布拉格收到博德罗夫转交的苏联政府照会,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通过了出席巴黎会议的决定,而莫斯科禁止捷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是在7月7日晚上做出的。此外,还应该注意到,7月7日和8日莫斯科给哥特瓦尔德的两封电报,是以联共(布)中央的名义致捷共领导人的,而不是以苏联外交部的名义致捷政府的。如果说在东欧各国联合政府中共产党基本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其他国家政府较容易地接受了莫斯科的命令,那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形却有所不同。捷共在政府中未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或者说主导地位不那么明显,共产党同非共产主义政党基本上处于势均力敌的局面,如外交部长、总统和对外贸易部长均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担任,正是这种政治力量对比导致捷政府通过了接受会议邀请的决定。由此可以判断,为避免被人指责苏联干涉捷克斯洛伐克内部事务,哥特瓦尔德是不会把莫斯科的指示转告给政府中非共产党部长的。因此,在7月9日捷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之前,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不会知晓莫斯科禁止捷参加巴黎会议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