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二二五:(第2/3页)

田里稻子还没收,有老农天天去看,比较了今年结出来的穗子,都感觉比去年轻了三四成。

一开始大家就知道福气不会一直给,给三五年可能会收回。

但因为这三年过得太好,真到打回原形的时候,很多人受不了了。

农事官说,全国各地收成都降了,全都降了,保守估计比去年少收四成,恐怕还不止。

其实就是打回原形,还不是彻底的那种,这话听起来却很吓人。

去年一块田收了一千斤,今年就只剩六百,甚至还没有六百,哪个皇帝听了这话还坐得住?

裴乾想起来,皇后说过好像是三年,他还以为离了太子应该能延期,结果天上根本不在意立太子这事???

裴乾心里有点闷。

农事官还在说:“他们一开始没想到今年会变回去,还以为和之前一样旱涝保收,便失了警惕心,种下去之后都没太在意,有些环节没做好所以有部分人收成折半不止。”

“比以前呢,比天降福气之前?”

“那还是要好点的。就怕百姓不这么想,他们想着去年能多收一倍,现在这样哪能舒服?”

老实说裴乾也不舒服,但他有理智,还知道做人不能得寸进尺。这既然是上天赐福,福气来的时候你喜迎它,到时间了它要走,也该笑脸相送。

把赐福当成常态,得了好处就想要一直得好处,那是不可能的。

都不需要和皇后提,裴乾能想到她会怎么说……

不外乎那些话。

这也是为他们好,总是那样时间长了谁还记得正常是怎么种地的?那时候上天再要把福气收回去百姓不得饿死?

那些看田地丰收就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田买地的也不亏啊,家当都置起来了。

比较惨的是以为今年也会大丰收,提前跟人借了钱花,想着收了粮食卖掉一部分就能还的……这种就好好吃个教训,以后记住了手里宽松的时候攒点钱,俗话说得好,家无三年之积难成其家。

裴乾可以笃定地说他去问一定会得到这些说法。

所以他没去。

这样也是想让天上岳父母知道自己不是贪得无厌的人。

裴乾吩咐了一些,他准备给各地去信,让衙门注意安抚教育,和老百姓说说清楚做人不要贪心。

旨意是发出去了,但陆续还是有官员来问:为什么立了储君没有得到赐福呢?那不是上天认可的真龙太子吗?还是他们做了什么不被认可的事才使上天提早收回了福气?

“是皇后娘娘不高兴吗?是不是因为她不高兴?”

“皇上大局为重,在自己女人面前身段放低些也没什么,您就哄着点。”

“咱们都是男人,都懂,这女人嘛,就算再漂亮看久了也就那样。但皇后娘娘不是一般的女人,就算她已经入宫七年,皇上也该像最早那么疼爱她呀。”

“娘娘付出那么多,娘娘值得。”

“……”

裴乾真要给这些糊涂大臣气死。

有个情况就觉得是他在后宫里搞事了,这锅扣得很顺手嘛!但裴乾是那种不还口欣然接下的人吗?他不是!

想起最初,他还不是独宠长禧宫,那会儿都没怎么样。现在独宠了,皇后还不高兴?

朕处处让着她,连她去秦国都不管,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

“是你们!都记得吧,皇后是女人。听说秦国在给女人抬地位她还挺高兴的,你们天天嚷嚷说这不对,不应该,这样只会使得阴盛阳衰国家乱套,还说最合适女人做的就是相夫教子,她们本就不该出去抛头露面……皇后听了这个,不怎么痛快。她还问过朕,是不是把她当成生皇子的工具了?问朕有没有尊重过她。”

不用怀疑,这后半截是他现编的。

就为了把这口锅给大臣们扣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