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砥柱中流 第二三四章 平叛大都督(第2/3页)

“中山王,朕只能给你8万人马了,朕希望你用这8万人保全京师,你可能做到?”朱允炆朗声而言。

“皇上,臣遵旨。臣对天起誓,有臣在一天,绝不能让燕王叛军攻入京师半步。”徐辉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过,皇上,臣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中山王请讲。”

“皇上,臣希望守卫京师的军队都能装备上林家瓷窑所出的瓷火器。”徐辉祖昂然道:“臣听说这瓷火器威力甚强,有这种火器在手,臣护卫京师就多了几分把握。”

朱允炆一愣,转首望向了一旁的林沐风。林沐风发明的瓷火器,虽然早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但一个瓷窑所出毕竟产量有限,要想装备全大明的百万军队是不可能地。所以,目前,真正装备有充足瓷火器的只有京师的神机营。

林沐风心里苦笑连连。他早就建议朱元璋,他愿意将技术公布出来,在江南一带建造专门烧制瓷火器的官窑,以供全军所需,但朱元璋却一直没有同意。他明白,朱元璋是怕这种威力甚大的火器一旦面向全军,藩王卫军必然也坐享其成,将来会给朱允炆造成更大的威胁。

“皇上,臣即刻让林家所有瓷窑全部停止烧制日常瓷品,全力以赴赶制瓷火器。再加上工部现在地瓷火器库存,装备数万人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林沐风缓缓道:“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臣以为,瓷火器威力强过普通火器,朝廷应该在江南一带大规模建造官窑,专门烧制瓷火器以供军用。”

朱允炆眼中心里有些感动,激动地道:“林爱卿,朕知你林家瓷窑获利颇丰,一旦停产为朝廷赶制瓷火器必然损失巨大,朕这心里过意不去。”

“皇上,值此国难之际,些许损失算得了什么?只要朝廷需要,臣宁愿将所有家财都献给朝廷。”林沐风心里苦笑着,但脸上却作出一番大义凛然之态。亏都已经吃了,不做做秀那简直就是傻子。

朱允炆使劲咬了咬牙,深深地望着林沐风,霍然转身大步走上皇台,高声道:“传朕的旨意,封驸马都尉梅殷为左军都督,领军10万入河南渡黄河进攻北平。林沐风——”

“臣在!”

“朕封你为平叛大都督,赐尚方宝剑,总领朝廷三路平叛军马。”

“臣遵旨!”

……

在淮安屯兵的驸马梅殷接到圣旨后没有任何迟疑,立即起兵10万西进河南,准备西渡黄河。梅殷也是一个难得的帅才,在林沐风看来,梅殷率领的左路军虽然人数少于耿炳文的中路大军,但对燕王形成的震慑却远远大于耿炳文。果然,燕王闻报,立即分兵10万入真定,严防梅殷的军马。

梅殷起兵的同时,大明平叛大都督林沐风也率所部神机营3万骑兵悄然出京师,渡过长江向山东境内长途奔袭而去。神机营虽然只有3万人,但这三万人经过了西域征战和千里奔袭大草原地战火洗礼,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比一般地大明骑兵高出一倍不止。更重要的是,这支骑兵长期装备使用瓷火器,已经配合瓷火器训练出了一整套地火器骑兵战术。一旦运用到实战之中,必将以一当十。

没有人知道,林沐风的军中,还携带着一种秘密武器。

又5日,黄昏时分。

东昌府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隆隆的马蹄声瞬间止息,一条漫卷数里的黄龙腾空而起,数万人的骑兵肃然列阵成一字长龙,等待着主将的命令。

明代的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江北都会”,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林沐风坐在马上,手中的长枪横在马鞍上,遥望着前面不远处的东昌府城。城池高耸,巍峨壮观,青砖城墙以及那城墙上高高飘扬的鲜红军旗都沐浴在如火的秋日夕阳余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