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天三道圣旨(第2/3页)

玉环嘻嘻笑着,“萧郎,奴还想吃酒呢?宜儿姐姐,怜儿姐姐,走,我们回内院去,继续饮酒作乐吧。”

章仇怜儿笑了笑,“玉环妹妹,我就不去了,我还有些买卖上的事情要处理——”

话音未落,就听章仇兼琼清朗的声音传了进来,“萧大人,圣旨到,赶紧准备接旨吧!”

萧睿一惊,赶紧迎了出去。

长安来的一个小太监神气活现地在章仇兼琼等几个益州官员的簇拥下,缓缓走到萧睿跟前,正要打着“官腔”说几句开场白,突然看见咸宜公主李宜就站在萧睿身后,不由赶紧躬身拜去,“奴婢拜见公主殿下!”

……

……

李隆基的圣旨里对萧睿的平爨区和定南诏功绩大加褒奖,并加封他为从五品下阶的朝散大夫兼戎州都督府都督,准他在益州遥领。

一出仕就是六品官兼钦差,这不到半年时间又擢升为从五品官,这等升官速度让益州的官员们惊叹不已。宫里来的小太监宣读完圣旨,章仇兼琼便带着益州官员纷纷向萧睿道贺,可令他们更惊叹的事情还在后面。

宣旨的小太监刚刚离开萧家,章仇兼琼等人还没来得及离开,长安宫里来的第二个传旨的太监又到了,这回更绝,直接让萧睿兼任了五品上阶的益州长史兼剑南道节度副使。

不到20岁年纪、入朝不到一年,竟然一跃成为一镇节度副使,而且还是剑南道这种要害之地。章仇兼琼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便是萧睿有些功劳,也不至于擢升得如此离谱吧?众人面面相觑,心里齐齐惊叹:大唐皇帝对于萧睿的恩宠由此可见一斑。

萧睿也有些震惊,愣在了当场。

只有李宜心下暗喜,这种厚封虽然有些重,但也不算太离谱。因为,萧睿本身就是事实上的大唐驸马,本就该有五品驸马都尉的职衔爵位。李隆基借萧睿南诏立下大功的时机,趁机加封,也算是对于他的一种补偿。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李宜也没有想到,这短短一天的时间,李隆基竟然破天荒地连发了三道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如果不是故弄玄虚,就是流露出他的某种心思。

最后一道圣旨,免去了萧睿刚刚被封的一系列官职,另行委派了其他官员,然后又改封萧睿为中书舍人兼万年县令。传完圣旨,宣旨的太监还传了李隆基的几句口谕,皇上希望天子门生萧睿能常侍左右,为皇上分忧云云。

这李隆基到底搞什么鬼?连续三道圣旨,又是封官又是免职,最后活生生地又将自己召回京去。天子没有戏言啊,这三道圣旨竟然朝令夕改,当成了儿戏,简直——

萧睿回头看了李宜一眼,见她也是一片迷惘之色,不由叹息一声,心里暗暗咒骂了起来,本想在这天高皇帝远的益州过上几年悠闲自在的日子,这一下全部泡汤了。又得重回长安,踏入那尔虞我诈的权力漩涡了。

唐朝的中书舍人是正五品上阶,主掌传宣诏命,参与机密,也算是一个要员。在章仇兼琼等人看来,这在长安当一个中书舍人远远要比在剑南道做一个地方官要强上许多,所以章仇兼琼见萧睿面色不爽,还是安慰道,“子长啊,不要小看了这中书舍人啊,为天子办事,历练上几年,凭皇上对你的宠信,入主一部做个尚书都不是没有可能哟。”

萧睿只有苦笑。

李隆基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萧睿才醒悟过来。

第一道圣旨发出之后,玉真恰好进宫见他,说起此事,玉真不免抱怨了几声,说萧睿本就该是五品的驸马都尉,又立下这番大功,嫌李隆基封的太低。李隆基一想也是,也为了给玉真一个面子,就立即传下了第二道圣旨。

可玉真走后,武惠妃的一句无心之言又让这多疑的大唐皇帝猜忌之心骤起。武惠妃这样说,“皇上,萧睿此番定南诏、平爨区,在剑南道威望甚高。再加上他接管了鲜于家的产业……有他在剑南道,将来接替章仇兼琼为我大唐威震吐蕃和南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