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黔东酒王之追杀(第2/3页)

……

……

一起很复杂、牵连很广的重罪大案,就这样被李隆基的强权生生的压了下去,低调的处理,淡化了鲜于仲通走私卖国的罪名,而只给其安上了一个“谋害钦差意图谋反”的罪名。鲜于仲通满门抄斩的圣旨飞速传向剑南道,而这个时候,鲜于仲通仍然优哉游哉地等候在剑南道节度使衙门的大牢里,等待着来自长安的赦免令。

萧睿说得对,作为一个从底层起来的地方臣子,鲜于仲通虽然政治智商不低,但他却并不知道,如果真要威胁到李隆基的皇权,就算是皇子,李隆基也照旧诛杀不误不会手软。鲜于仲通犯案,牵涉到庆王,但李隆基之所以不动庆王,却不是出于父子亲情,而是出于对另一个皇子寿王的防范。

他放过了庆王,却不意味着他会放过鲜于仲通。而鲜于仲通似乎也忘记了,皇帝要杀人其实是不需要理由的——在皇帝的强权下,诛杀鲜于仲通照样也牵连不出亲王李琮,尽管朝臣都心知肚明。

直到此时,庆王李琮才算长出了一口气。鲜于仲通走私乃是出于他的授意,假如李隆基当真要认真核查起来,坐实了鲜于仲通走私的罪名,庆王府也难逃干系。虽然在李琮看来,这还不至于让父皇诛杀了自己,但削爵位是肯定的,如此一来,寿王李瑁便会趁机而起。

高力士从庆王府里出来,又去了寿王府,当他传完李隆基的口谕后,见两位皇子仍旧是一幅“不开窍”的样子,不由心里暗暗叹息:假如这两人还是死性不改,还是对皇位觊觎万分,他们将来的下场比李瑛也好不了多少。

作为大唐皇帝,对于李隆基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南诏吐蕃这些蛮夷外敌,不是争权夺利的朝廷大臣,而是他的儿子们。谁想要当皇帝,谁的皇帝欲望最强烈,便就是他潜意识里最大的敌人。原本,他还立了一个太子李瑛作为挡箭牌,可自打李瑛谋反那一档子事出了之后,他连重立东宫太子的心思都绝了。

或许,这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才真正明白,李隆基绝没有立太子的想法,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他有一天会将皇权移交给别人,哪怕是他的皇子。一个是玉真,一个是萧睿,另一个便是跟随他多年的高力士。

他喜欢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喜欢玩那些制衡的权力游戏,他喜欢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不会放弃一直到死。“我是天子,或许我不会死。”李隆基时常会沉浸在这种自我编织的权力幻梦中。

鲜于仲通犯案落马,最大的赢家是萧睿。没有人比益州的诸葛孔方更清楚,鲜于家的家产是一笔多么庞大的财富。当诸葛孔方闻听消息,不禁慨然长叹,心里明白,自此之后用不了几年,大唐境内,论起财力再也无人可以跟萧睿相比。以萧睿的背景和权势,他定然会将这巨量的财富飞速地运转下去,构建起一个更加庞大的商业帝国。

※※※

李隆基的圣旨向剑南道传去,鲜于仲通家族即将走上断头台。而在爨区南宁州的萧睿,却对此毫不知情。他在南宁州里住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时光的飞逝,然后从南宁州出发赶往南诏参加皮逻阁的登位大典。

然而,也就是消停了两天,爨区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黎明破晓时分,爨人一个部族的首领、昔日爨日进的属下爨阿蒙,率领其手下的1万爨兵,打着为爨日进复仇的旗号,企图杀进南宁州城来。可是,这爨阿蒙的头脑实在是有些太简单了,城中原本就有阿黛收下的嫡系爨兵一万,再加上驻防南宁州的7000多唐军以及僰人战士,他们如何能攻得进来?

最终,不但没有攻进城中,还被孟霍和阿黛联合指挥的联军击溃,数千兵败如山倒的爨兵向黔东的方向溃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