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夕阳余辉(第2/3页)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由国家出钱资助,并且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教育体制。西方国家直到19世纪的时候才出现类似的教育机制。显然,在这一点上,明帝国远远的走在了前面。也许,在朱祁钰时代,这套教育体系的优越性,以及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还没有体现出来,可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帝国的绝大部分人才都是依靠这套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明帝国能够在朱祁钰时代之后,仍然领先世界数百年,朱祁钰所建立的教育体系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除了完善教育,为帝国建立起培养人才的体系之外,朱祁钰还在这九年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即政府考核。在政府以公务员的形式确定了工作人员与官员的分别之后,一直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这样优秀的人员很难在政府中冒头,也就很难被选拔出来。因此,政府的考核机制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人才能否被发现,以及能否被利用起来。而真正做这件事的不是朱祁钰,而是朱文正。在朱文正担任首相的四年中,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贡献。而朱文正在玩弄权术方面的能力使他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政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可以说,朱文正在这一点上的贡献,就比他在其他各个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更为重大。

除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之外,朱祁钰在这九年中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完善帝国的交通网络。这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同时也是朱祁钰在帝国与外界褒贬不一的一件大事。

修路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朱祁钰时代,在后朱祁钰时代,帝国仍然在不断的修路,通过完善道路来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比如,早在景泰九年,朱祁钰就开始修路,征集大量日本劳工,为帝国设计了九条主要干道。而现在,随着帝国步伐向外迈进,帝国的道路体系也就越来越重要了。而在景泰二十八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诞生之后,修路(铁路)更成为了帝国的头号大事,而这也是帝国控制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主要手段。铁路的出现,让帝国首次拥有了在大陆深处大范围快速调遣军队的手段。

其实,朱祁钰只是拉开了修路的序幕。到16世纪末,帝国已经修建了十五万里的铁路,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铁路系统。到了17世纪的时候,帝国完成了横贯亚欧大路的铁路干线,可以不再依靠海洋来运送兵力。当然,在铁路沿线出现的大量定居点,也为帝国移民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都是帝国迅速扩张的根本动力,到了18世纪中叶的时候,乌拉尔山以东,兴都库什山以北的整个地区都已经在帝国的控制之中了。而到19世纪的时候,帝国已经拥有近六亿人口,新扩张的领土也都得到了巩固,明帝国成为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强大的国家。

在朱祁钰时代,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就是从帝国京城出发,一直延续到了伊斯兰堡的大干道。这条道路的总历程达到了三万里。这条路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最后完成,沿路一共设了一千五百多个驿站,三百多个移民据点,以及一百多个兵站。而参加这条道路施工的劳工达到了五百多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万日本劳工倒在了路基旁,再也没有站起来。

对苏伊士运河的拓展工程(第二期工程)也是当时的主要工程,这也被归为了修路方面,当然,这是水路。这一期工程从景泰二十七年开始策划,景泰二十九年开始动工,一直延续到了朱祁钰时代之后。当苏伊士运河的河道得到了拓展之后,帝国新型战舰与大型帆船都能够从此通过了。而后来为了让蒸汽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还扩建了数次。当然,拓展苏伊士运河的同行能力的代价是极为巨大的。